|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冶金尘泥进行再处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 ·资源调查 | 第11-12页 |
| ·烧结粉尘 | 第11-12页 |
| ·炼铁尘泥 | 第12页 |
| ·炼钢尘泥 | 第12页 |
| ·轧钢铁皮 | 第12页 |
| ·安钢冶金尘泥综合利用及本课题内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国外处理冶金尘泥的研究 | 第15-17页 |
| ·小球团法 | 第15页 |
| ·冷粘球团法(NCP法) | 第15页 |
| ·氧化球团法 | 第15-16页 |
| ·氯化球团法 | 第16页 |
| ·SL/RN法(金属化球团法1) | 第16页 |
| ·川畸法(金属化球团2) | 第16页 |
| ·S.P.M法(金属化球团法3) | 第16页 |
| ·S.D.R.法(金属化球团法4) | 第16-17页 |
| ·环形转底(RHF)法 | 第17页 |
| ·国内冶金尘泥的研究使用情况 | 第17-19页 |
| ·冶金尘泥利用技术比较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烧结料喷加炼钢污泥的研究 | 第21-45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配合料喷加炼钢污泥的烧结实验及讨论 | 第22-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工艺 | 第23页 |
| ·实验设计 | 第23-25页 |
| ·实验条件 | 第25-26页 |
| ·混合料造球实验及结果讨论 | 第26-30页 |
| ·喷加炼钢污泥的混合料烧结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 ·加入污泥的烧结矿还原实验及分析 | 第38-40页 |
| ·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9-40页 |
| ·喷加炼钢污泥的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实验及分析 | 第40-41页 |
| ·实验条件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 ·烧结矿荷重软化实验及分析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试验条件 | 第41-42页 |
| ·结果试验与讨论 | 第42页 |
| ·熔融滴落性能及检验 | 第42-44页 |
| ·试验参数 | 第43页 |
| ·试验结果 | 第43页 |
| ·熔滴性能评价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喷加炼钢污泥烧结矿的矿相研究 | 第45-56页 |
| ·矿相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5-54页 |
| ·矿物组成和结构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矿相结果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烧结料喷加炼钢污泥的工业应用 | 第56-65页 |
| ·安钢二烧主要生产工艺与安钢100吨转炉污泥处理工艺简介 | 第56页 |
| ·设计施工及技术改造 | 第56-58页 |
| ·喷加炼钢污泥的工业实验 | 第58-62页 |
| ·喷入炼钢污泥前后混合料的混合制粒效果 | 第60页 |
| ·对烧结过程参数的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 ·生产应用情况 | 第62页 |
| ·效益评价 | 第62-63页 |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62-63页 |
| ·社会效益评价 | 第63页 |
| ·生产使用结果及推广前景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8页 |
| ·不同混合、造球工艺参数对造球质量的影响 | 第65页 |
| ·喷加炼钢污泥对烧结过程和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喷入炼钢污泥对烧结矿矿相影响机理 | 第66页 |
| ·生产使用结果及推广前景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