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及边界确定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写作目的 | 第10-14页 |
·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 | 第10页 |
·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路线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极限规模的涵义界定 | 第17-18页 |
2 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18-23页 |
·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增长极核理论 | 第19页 |
·梯度理论 | 第19页 |
·聚集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土地报酬规律与适度规模经营原理 | 第20-21页 |
·城市用地扩展研究的方法 | 第21-23页 |
·元胞自动机 | 第21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1-22页 |
·分形理论 | 第22页 |
·系统动力学 | 第22-23页 |
3 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的计算 | 第23-44页 |
·我国城市用地规模 | 第23-25页 |
·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现状特点 | 第23-24页 |
·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发展演变 | 第24页 |
·我国现行城市用地标准 | 第24-25页 |
·城市用地规模变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25-35页 |
·动力主体分析 | 第25-26页 |
·驱动力分析 | 第26-34页 |
·城市用地扩展规模影响因子的选择 | 第34-35页 |
·中国城市用地扩展极限总规模的计算 | 第35-40页 |
·中国人口预测 | 第36-38页 |
·中国城市化水平 | 第38-40页 |
·中国城市用地扩展极限总规模 | 第40页 |
·不同城市用地极限规模的分配 | 第40-42页 |
·分地区分配 | 第40-41页 |
·分级别分配 | 第41-42页 |
·分配方案评价 | 第42-44页 |
·合理性评价 | 第42-43页 |
·适宜性评价 | 第43-44页 |
4 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的确定——以济南市为例 | 第44-55页 |
·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确定的原则 | 第44-45页 |
·区位差异性原则 | 第44页 |
·区域适应性原则 | 第44-45页 |
·经济协调性原则 | 第45页 |
·生态适宜性原则 | 第45页 |
·城市用地扩展边界落实的限制条件分析 | 第45-47页 |
·自然条件 | 第45-46页 |
·经济水平 | 第46页 |
·环境因素 | 第46页 |
·交通状况 | 第46-47页 |
·政策导向 | 第47页 |
·城市形态结构的类型和演变方式 | 第47-50页 |
·城市形态结构的类型 | 第47-48页 |
·城市形态结构的演变方式 | 第48-50页 |
·极限规模下城市用地扩展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济南市城市用地扩展模拟及边界的确定 | 第51-55页 |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背景分析 | 第51-52页 |
·济南市城市用地扩展边界的确定 | 第52-53页 |
·结果讨论 | 第53-5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