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正文 | 第16-163页 |
一、脏腑功能总论 | 第16-22页 |
(一) 脏“藏”亦“泻”,腑“泻”亦“藏” | 第16-19页 |
(二) 脏腑功能孰为主? | 第19-22页 |
二、胃 | 第22-28页 |
(一) 来源于解剖的胃主受纳 | 第22页 |
(二) 胃是吸收水谷精微的主要部位 | 第22-25页 |
(三) 腐熟水谷的部位虽然在胃,但这一功能却是由中焦来承担和完成的 | 第25-28页 |
三、小肠 | 第28-32页 |
(一) 受启于解剖的受盛、化物与传送 | 第28-29页 |
(二) “泌别清浊”不是指小肠具有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是指下焦功能而言 | 第29-32页 |
四、膀胱 | 第32-43页 |
(一) 中医学是否发现了膀胱上口? | 第32-35页 |
(二) 膀胱贮藏津液,胞储存尿液 | 第35-38页 |
(三) 气化所出为何物? | 第38-39页 |
(四) 膀胱气化、肾气化,还是三焦气化? | 第39-43页 |
五、三焦 | 第43-57页 |
(一) “无形”当为“无常形”、“无别脏形” | 第44-46页 |
(二) 三焦当位于腹腔之内 | 第46-48页 |
(三) 三焦当是由三块中间有沟渎的“不实之肉”所构成的 | 第48-50页 |
(四) 三焦当是指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 | 第50-54页 |
(五) 三焦实质至今未被阐明的原因 | 第54-56页 |
(六) 膀胱与胞之关系到底为何? | 第56-57页 |
六、胆 | 第57-67页 |
(一) 胆汁非由肝分泌,而是来源于胃,也没能发现其消化功能 | 第57-62页 |
(二) 胆的主要功能在于“主决断” | 第62-63页 |
(三)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脏腑功能孰为贵”众多不同说法的“一家之言” | 第63-67页 |
七、心 | 第67-95页 |
(一) “心主血脉”不是通过解剖而发现的,而是五行归类的结果 | 第67-76页 |
(二) 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 第76-95页 |
八、肺 | 第95-109页 |
(一) 肺主气本义考原 | 第95-102页 |
(二) 是肺主宣发,还是上焦主宣发? | 第102-105页 |
(三) “通调水道”非指肺之功能,而是指下焦功能正常 | 第105-109页 |
九、脾 | 第109-136页 |
(一) 脾主运化当为胃主化、脾主运 | 第110-120页 |
(二) “脾主升清”即是“脾主运”的同义语 | 第120-123页 |
(三) 脾主统血是说脾气虚而不能摄血,并非是说脾脏本身具有“统血”之功能 | 第123-136页 |
十、肝 | 第136-156页 |
(一) 肝主疏泄考辨 | 第136-144页 |
(二) 肝主藏血释疑辨误 | 第144-156页 |
十一、肾 | 第156-163页 |
(一) “肾主水”的认识并非来源于解剖,而是五行归类的结果 | 第156-159页 |
(二) “肾主藏精”也是来源于五行推论 | 第159-163页 |
结语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详细摘要 | 第173-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