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本文内容及安排 | 第7-9页 |
| 第二章 波分复用技术 | 第9-17页 |
| ·WDM传输系统 | 第9-11页 |
| ·WDM概述 | 第9页 |
| ·WDM传输系统的基本形式 | 第9-11页 |
| ·WDM技术的特点 | 第11页 |
| ·光联网节点 | 第11-14页 |
| ·光分插复用器 | 第11-12页 |
| ·光交叉连接器 | 第12-14页 |
| ·构建整体WDM光网络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IP/MPLS over WDM技术 | 第17-27页 |
| ·MPLS和GMPLS技术简介 | 第17-19页 |
| ·MPLS技术 | 第17-19页 |
| ·MPλS技术和GMPLS技术 | 第19页 |
| ·IP/MPLS over WDM网络的出现 | 第19-21页 |
| ·IP/MPLS over WDM网络协议栈的演进 | 第19-20页 |
| ·IP/MPLS over WDM网络结构 | 第20-21页 |
| ·基于IP/MPLS over WDM技术的组网模型 | 第21-23页 |
| ·IP/MPLS over 点到点WDM | 第21-22页 |
| ·IP/MPLS over 配置WDM和IP/MPLS over 可重构WDM | 第22-23页 |
| ·IP/MPLS over 可重构WDM网络交互模型 | 第23-27页 |
| ·重叠模型 | 第23-25页 |
| ·对等模型 | 第25页 |
| ·增强模型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IP/MPLS over WDM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 第27-47页 |
| ·三种模型下的路由机制 | 第27-29页 |
| ·重叠模型下的路由机制 | 第27-28页 |
| ·对等模型下的路由机制 | 第28页 |
| ·增强模型下的路由机制 | 第28-29页 |
| ·业务模型及性能参数 | 第29-30页 |
| ·IP/MPLS层拥塞控制算法 | 第30-36页 |
| ·问题描述 | 第30-31页 |
| ·术语介绍及基本路由计算 | 第31-32页 |
| ·IP/MPLS层拥塞控制算法(ILCC) | 第32-3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3-36页 |
| ·基于协商的重叠模型路由算法 | 第36-47页 |
| ·重叠模型协商机制 | 第36-38页 |
| ·基于协商的重叠模型最优路由算法 | 第38-40页 |
| ·基于协商的最短路径算法(CBSP) | 第40-4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 第五章 仿真建模 | 第47-53页 |
| ·OPNET Modeler仿真平台简介 | 第47-48页 |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48-53页 |
| ·拓扑节点模型 | 第49-50页 |
| ·源节点模型 | 第50-53页 |
| 结束语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