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5-31页 |
1.一般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 病例分组及基线数据比较 | 第15-16页 |
2.诊断标准 | 第16-18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6页 |
2.2 中医证候诊断辨证标准 | 第16页 |
2.3 中医症状分级积分 | 第16-17页 |
2.4 出血评分标准 | 第17-18页 |
3.病例选择标准 | 第18页 |
3.1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3.2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3.3 剔除、中止和脱落标准 | 第18页 |
4.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4.1 干预措施 | 第18-19页 |
4.2 用药疗程 | 第19页 |
5.疗效及安全性判定 | 第19-22页 |
5.1 观测指标 | 第19-21页 |
5.2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第21-22页 |
6.统计方法 | 第22页 |
7.治疗结果 | 第22-31页 |
7.1 两组疗效评价 | 第22-29页 |
7.2 安全性评价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31-46页 |
1.ITP西医概况 | 第31-38页 |
1.1 ITP发病率 | 第31页 |
1.2 ITP发病机制 | 第31-35页 |
1.3 ITP治疗进展 | 第35-38页 |
2.ITP中医概况 | 第38-41页 |
2.1 ITP中医病因病机 | 第38-39页 |
2.2 ITP中医治疗 | 第39-41页 |
3.ITP与肠道菌群相关性 | 第41-42页 |
3.1 肠道菌群的认识 | 第41页 |
3.2 ITP与肠道菌群相关性 | 第41-42页 |
4.生血灵概况 | 第42-44页 |
4.1 生血灵研发 | 第42-43页 |
4.2 生血灵相关研究 | 第43-44页 |
5.生血灵治疗ITP临床疗效分析 | 第44-46页 |
5.1 西医临床疗效分析 | 第44页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第44-45页 |
5.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 第45页 |
5.4 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 第45-46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54-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二 已发表文章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