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异步电动机磁链估计 | 第11-12页 |
§1.3 异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综述 | 第12-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及状态观测 | 第17-46页 |
§2.1 基于空间矢量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 第17-30页 |
§2.1.1 磁动势分布和电流空间矢量 | 第18-21页 |
§2.1.2 磁链空间矢量 | 第21-24页 |
§2.1.3 电压空间矢量 | 第24-25页 |
§2.1.4 电压方程 | 第25-26页 |
§2.1.5 状态方程 | 第26-29页 |
§2.1.6 电磁转矩及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2.2 基于Luenberger降维观测器的磁链估计 | 第30-45页 |
§2.2.1 Luenberger降维观测器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2.2.2 转子磁链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 | 第32-39页 |
§2.2.3 定子磁链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 | 第39-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基于模型参考方法的异步电动机磁链自适应观测及参数辨识 | 第46-76页 |
§3.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46-53页 |
§3.1.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46-47页 |
§3.1.2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47-51页 |
§3.1.3 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的参数收敛条件 | 第51页 |
§3.1.4 正实误差模型条件下的自适应算法 | 第51-53页 |
§3.2 定子坐标系下的定子磁链观测与参数辨识 | 第53-65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3.2.2 观测模型的设计及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3.2.3 参数自适应律的设计及收敛性证明 | 第58-60页 |
§3.2.4 仿真和实验结果 | 第60-65页 |
§3.3 转子坐标系下的转子磁链观测与参数辨识 | 第65-75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65页 |
§3.3.2 观测方程与误差模型 | 第65-70页 |
§3.3.3 参数自适应律的设计 | 第70-71页 |
§3.3.4 仿真实验结果 | 第71-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异步电动机参数辨识 | 第76-90页 |
§4.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76-79页 |
§4.1.1 遗传算法及其基本操作 | 第76-77页 |
§4.1.2 遗传算法的工作流程 | 第77-78页 |
§4.1.3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78-79页 |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问题的描述及辨识的一般步骤 | 第79-81页 |
§4.2.1 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辨识问题的描述 | 第79-80页 |
§4.2.2 遗传算法应用于动态系统参数辨识的一般步骤 | 第80-81页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异步电动机参数辨识 | 第81-89页 |
§4.3.1 异步电动机在定子坐标系下的参数辨识 | 第81-84页 |
§4.3.2 异步电动机在转子坐标系下的参数辨识 | 第84-87页 |
§4.3.3 提高遗传算法异步电动机参数辨识精度的方法 | 第87-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一种异步电动机转子时间常数在线校准方法 | 第90-102页 |
§5.1 典型矢量控制系统 | 第90-93页 |
§5.2 脉冲叠加法辨识转子时间常数的原理 | 第93-97页 |
§5.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 | 第97-101页 |
§5.3.1 电流PI调节器的设计 | 第97-98页 |
§5.3.2 转速PI调节器的设计 | 第98页 |
§5.3.3 脉冲期间转矩变化的检测及转子时间常数的调整算法 | 第98-100页 |
§5.3.4 仿真结果 | 第100-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2-105页 |
§6.1 总结 | 第102-103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