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6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7-11页 |
| (一)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 | 第7-10页 |
| (二) 职业指导成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点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四、研究的概念、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 (一) 研究概念 | 第14-15页 |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 | 第16-21页 |
| 一、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兴起 | 第16-18页 |
| 二、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21-27页 |
| 一、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产生 | 第21-22页 |
| 二、美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 | 第22-27页 |
| (一) 帕森斯和威廉姆斯的特质因素论 | 第23页 |
| (二) 罗伊的心理需求论和心理动力论 | 第23-24页 |
| (三)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 | 第24-25页 |
| (四) 金斯伯格/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 第27-35页 |
| 一、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对象 | 第27页 |
| 二、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机构及人员 | 第27-29页 |
| (一) 美国职业指导的机构 | 第27-28页 |
| (二) 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人员 | 第28-29页 |
| 三、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 | 第29-30页 |
| (一) 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指导 | 第29-30页 |
| (二) 技术专业和职业目标的指导 | 第30页 |
| (三) 求职技能的指导 | 第30页 |
| 四、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途径 | 第30-33页 |
| (一) 拓展学生实践途径 | 第30-31页 |
| (二) 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 第31-32页 |
| (三) 举办校园招聘活动 | 第32-33页 |
| 五、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特点 | 第33-35页 |
| (一) 充足的保障条件 | 第33页 |
| (二) 全方位的工作模式 | 第33页 |
| (三) 丰富的工作内容 | 第33-34页 |
| (四) 注重宣传与交流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及改进思路 | 第35-46页 |
| 一、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 | 第35-39页 |
| (一) 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职业指导发展 | 第36页 |
| (二) 改革开放后的转型时期的职业指导发展 | 第36-37页 |
| (三) 深化完善市场经济改革时期的职业指导发展 | 第37-39页 |
| 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问题 | 第39-43页 |
| (一) 职业指导观念落后,未能与时俱进 | 第39-40页 |
| (二) 职业指导的内容狭窄,缺乏协调性 | 第40-41页 |
| (三) 职业指导的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 第41-42页 |
| (四) 职业指导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置专业化程度不高 | 第42-43页 |
| 三、改进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建议 | 第43-46页 |
| (一)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指导理论和机制 | 第43页 |
| (二) 在政策法规方面加强研究,规范职业指导工作 | 第43-44页 |
| (三) 规范和完善职业指导的相关管理工作 | 第44页 |
| (四) 开展全程的职业生涯教育 | 第44-45页 |
| (五)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