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章 导论第1-15页
 1.1 概念界定第10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3页
 1.3 课题的提出第13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5 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文献回顾第15-24页
 2.1 有关学分制的几个基本问题第15-17页
  2.1.1 学年制和学分制第15页
  2.1.2 学分制的基本特点第15-16页
  2.1.3 学分制的基本模式第16-17页
 2.2 学分制的理论依据第17-22页
  2.2.1 “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第17-18页
  2.2.2 终身教育理论第18-20页
  2.2.3 多元智能理论第20-21页
  2.2.4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1页
  2.2.5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理论第21-22页
  2.2.6 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第22页
 2.3 目前各地各校学分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第22-24页
第三章 学分制下的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第24-29页
 3.1 学分制下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第24-26页
 3.2 学分制下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目标和作用第26-29页
第四章 基于学分制下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第29-59页
 4.1 学分制下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的修改和制订第29-39页
  4.1.1 学分制下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第29页
  4.1.2 构建基于PC—HT模型基础上的数学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第29-34页
  4.1.3 学分制的实施和分层教学第34-35页
  4.1.4 学生模块选择组合方法和分层教育第35-37页
  4.1.5 各个模块校本教材的选择和修订第37-39页
 4.2 学分制下数学课程实施策略的改革和探索第39-50页
  4.2.1 树立“以人为本”现代数学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第40页
  4.2.2 学分制下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探讨第40-44页
  4.2.3 针对不同教学模块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44-48页
  4.2.4 引进现代技术,革新教学手段第48-49页
  4.2.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第49-50页
 4.3 学分制下数学课程考试和评价方法的变化第50-55页
  4.3.1 设立“过程学分”、“期末学分”,淡化考试作用第52-53页
  4.3.2 注重数学实践模块的学习评价第53-54页
  4.3.3 设置“替代学分”——数学课程学分可以替代第54页
  4.3.4 坚持公正第54-55页
 4.4 学分制下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第55-59页
  4.4.1 学分制下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进一步得到改变第55-56页
  4.4.2 学分制下数学教师知识结构需进一步得到调整第56页
  4.4.3 学分制下数学教师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第56-57页
  4.4.4 学分制下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第57-59页
第五章 学分制下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结果分析第59-65页
 5.1 实践对象的选择第59页
 5.2 实践时间安排及数据的收集第59-60页
 5.3 实践过程第60-61页
 5.4 数据分析和实践结论第61-64页
 5.5 实践总结和存在的问题第64-65页
结束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附录一第69-81页
附录二第81-85页
附录三第85-87页
附录四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