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类脂质体的合成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药物载体第9-10页
     ·药物载体的作用机制第9-10页
     ·药物载体研究进展第10页
   ·脂质体第10-16页
     ·脂质体的脂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第11-12页
     ·脂质体的性质第12页
     ·脂质体的分类第12-13页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第13-14页
     ·脂质体的功能第14-15页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第15-16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9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二月桂酸甘油酯的合成第19-26页
   ·引言第19-20页
   ·实验部分第20-21页
     ·合成路线第20页
     ·实验试剂第20-21页
     ·实验仪器第21页
     ·实验步骤第21页
   ·结果与讨论第21-25页
     ·熔点的测定第21-22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第22页
     ·薄层色谱(TLC)第22-23页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第23-24页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第24页
     ·溶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第24-25页
   ·结论第25-26页
第三章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纳米药物研究第26-42页
   ·引言第26-27页
   ·实验部分第27-29页
     ·实验药品第27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制备方法的筛选第27-28页
     ·药物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回收率的测定第29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2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9-40页
     ·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微粒形态第29-30页
     ·类脂质体显微形态结构第30-31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表面形态第31-32页
     ·抗坏血酸紫外吸收标准曲线第32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的回收率第32-33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的包封率第33-37页
     ·正交设计优化类脂质体制备工艺第37-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药物稳定性研究第42-49页
   ·引言第42页
   ·实验部分第42-44页
     ·实验药品第42页
     ·实验仪器第42-43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稳定性的测定第43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泄漏率的测定第43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体外释放率的测定第43-44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47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的稳定性第44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的泄漏率第44-46页
     ·抗坏血酸类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下一篇: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导致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