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3-16页 |
·种子百粒重的测定 | 第13页 |
·种子体积和比重的测定 | 第13页 |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第13页 |
·种子各部分干重比例测定 | 第13-14页 |
·种子吸胀和萌动特性测定 | 第14页 |
·标准发芽试验 | 第14页 |
·不同播种深度下出苗特性的测定 | 第14-15页 |
·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出苗特性测定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50页 |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物理特性和种子含水量 | 第16-18页 |
·粒重 | 第17页 |
·体积 | 第17页 |
·比重 | 第17-18页 |
·种子含水量 | 第18页 |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形态结构 | 第18-22页 |
·尖冠和皮层 | 第19-20页 |
·胚和胚乳 | 第20页 |
·胚比 | 第20-21页 |
·种子物理特性、含水量和形态结构的相关分析 | 第21-22页 |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吸水吸胀及萌动特性 | 第22-29页 |
·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吸水吸胀及萌动特点 | 第22-23页 |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的吸水吸胀及萌动变化 | 第23-25页 |
·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种子吸水吸胀及萌动变化 | 第25-26页 |
·种子吸水吸胀时间和最大含水量 | 第26-27页 |
·种子萌动过程所需时间、含水量及最大萌动率 | 第27-29页 |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汽态水吸胀及萌动特性 | 第29-33页 |
·种子汽态水吸胀及萌动变化特点 | 第29页 |
·种子汽态水吸胀和萌动过程时间、含水量变化及最大萌动率 | 第29-30页 |
·不同类型间种子汽态水吸胀及萌动过程比较 | 第30-31页 |
·种子萌动所需含水量阈值 | 第31-32页 |
·种子吸水和吸收汽态水吸胀及萌动(30℃)过程比较 | 第32-33页 |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发芽出苗特性 | 第33-40页 |
·发芽力 | 第34-35页 |
·发芽速度 | 第35页 |
·成苗质量 | 第35-36页 |
·活力指数 | 第36页 |
·贮藏物质的运转 | 第36-38页 |
·标准发芽条件下种子发芽出苗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种子出苗的影响 | 第40-46页 |
·出苗时间和出苗率 | 第40-42页 |
·地中茎、胚芽鞘、苗和叶的长度 | 第42-44页 |
·地中茎、胚芽鞘、苗和叶的干重 | 第44-46页 |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出苗各项指标与播种深度的相关分析 | 第46页 |
·光照对玉米种子出苗的影响 | 第46-50页 |
·发芽势和发芽率 | 第47-48页 |
·地中茎、胚芽鞘、苗和叶的长度 | 第48-49页 |
·苗干重 | 第49-50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0-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