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15-28页 |
2.1 爆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15-26页 |
2.1.1 凝聚炸药的爆轰过程及爆轰产物参数的近似计算 | 第15-18页 |
2.1.2 爆轰波对结构的影响 | 第18页 |
2.1.3 接触爆炸载荷 | 第18-20页 |
2.1.4 接触爆炸的全冲量 | 第20-22页 |
2.1.5 接触爆炸对钢板的作用 | 第22-23页 |
2.1.6 材料的破坏条件 | 第23页 |
2.1.7 接触爆炸时钢板的破坏 | 第23-26页 |
2.2 板动态响应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 第26-27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26页 |
2.2.2 基本方程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爆炸载荷作用下板的初始破口研究 | 第28-43页 |
3.1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3.1.1 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3.1.2 基本假设 | 第31页 |
3.2 爆炸载荷 | 第31-32页 |
3.3 基本方程 | 第32-35页 |
3.4 板挠度的波解 | 第35-36页 |
3.4 板断裂的预测 | 第36-41页 |
3.5 板的圆盘化冲塞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4章 爆炸载荷作用下板的花瓣形裂纹研究 | 第43-59页 |
4.1 计算模型与假设 | 第43页 |
4.2 板架单位宽度相当极限抗弯弯矩M_0 | 第43-47页 |
4.2.1 Johansen方形屈服条件 | 第43-46页 |
4.2.2 单位宽度相当极限抗弯弯矩M_0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 花瓣开裂前系统状态分析 | 第47-51页 |
4.3.1 花瓣开裂前板的极限状态 | 第47-49页 |
4.3.2 环向拉伸应变能 | 第49页 |
4.3.3 环向弯曲变形能 | 第49-50页 |
4.3.4 径向弯曲变形能 | 第50页 |
4.3.5 冲塞所消耗的能量 | 第50-51页 |
4.4 花瓣开裂后状态分析 | 第51-55页 |
4.4.1 裂纹的几何形状 | 第51-52页 |
4.4.2 裂瓣的弯曲变形能 | 第52-54页 |
4.4.3 板的断裂能 | 第54页 |
4.4.4 弯曲半径和花瓣数 | 第54-55页 |
4.5 破口半径的确定 | 第55-58页 |
4.5.1 公式的简化 | 第55-57页 |
4.5.2 爆炸载荷的施加 | 第57页 |
4.5.3 破口半径的计算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计算实例 | 第59-65页 |
5.1 冲塞所消耗的能量 | 第59-60页 |
5.2 板的开裂半径 | 第60-62页 |
5.2.1 环向拉伸应变能 | 第60页 |
5.2.2 环向弯曲变形能 | 第60-61页 |
5.2.3 径向弯曲变形能 | 第61页 |
5.2.4 板的初始动能的确定 | 第61-62页 |
5.2.5 破口半径 | 第6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