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 第8-9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课题的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论文结构体系框架 | 第13-15页 |
2 传统建筑艺术的奇葩——闽南红砖厝 | 第15-23页 |
·闽南红砖厝的概述 | 第15-18页 |
·闽南红砖厝的艺术特征 | 第18-20页 |
·闽南红砖厝艺术特征的生发机制 | 第20-23页 |
3 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质料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23-32页 |
·红砖厝常用的传统建筑材料 | 第23-24页 |
·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料特性 | 第24-27页 |
·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的质料解读 | 第27-32页 |
4 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32-53页 |
·红砖(瓦)材料“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32-40页 |
·石材“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40-44页 |
·木材“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44-48页 |
·装饰材料“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48-50页 |
·传统建筑材料装饰题材“建构性”艺术表现力分析 | 第50-53页 |
5 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实例 | 第53-74页 |
·群体聚落 | 第53-63页 |
·单体建筑 | 第63-74页 |
6 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材料艺术表现力研究的现代意义 | 第74-82页 |
·提供闽南民居艺术文化资源保护的依据和资料 | 第74-77页 |
·促进闽南民居资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 | 第77-80页 |
·为新乡土建筑研究添砖加瓦 | 第80页 |
·展望:沟通海峡两岸闽南民系建筑文化交流 | 第80-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2 调研采访记录 | 第8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