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23页
 1.1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4页
  1.1.1 国际国内背景第10-13页
  1.1.2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产融结合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对国内外产融结合研究的评价第18-19页
  1.2.4 我国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研究的现状第19页
 1.3 本文的体系和研究思路第19-23页
  1.3.1 中国产融结合的次序安排第19-20页
  1.3.2 本文的结构体系第20页
  1.3.3 本文研究思路第20-23页
2 林业产业资本与投资第23-29页
 2.1 我国林业产业资本投资状况分析第23-24页
  2.1.1 林业产业资本投资的特点第23-24页
 2.2 林业资本市场第24-26页
 2.3 林业产业资本投资体制第26-27页
 2.4 林业企业集团资本经营与产融结合第27-29页
3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理论研究第29-38页
 3.1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价值链分析第29-32页
 3.2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内部化理论分析第32-34页
  3.2.1 关于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应用的概述第32-33页
  3.2.2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内部化的动因分析第33-34页
 3.3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协同效应分析第34-36页
  3.3.1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经营协同效应第34-35页
  3.3.2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财务协同效应第35-36页
 3.4 林业企业集团金融产业内部化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6-38页
  3.4.1 林业企业集团拥有财务公司价值增值分析第36-37页
  3.4.2 金融业务内部化后边际效益分析第37-38页
4 国内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与案例分析第38-60页
 4.1 国外产融结合实践的发展历程第38-40页
 4.2 美国企业产融结合的案例分析第40-45页
  4.2.1 美国现代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践第40-43页
  4.2.2 GE集团产融结合取得的成果第43-44页
  4.2.3 GE金融服务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第44-45页
 4.3 美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制度演变及其成因第45-47页
 4.4 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实证分析第47-56页
  4.4.1 中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及形成的原因第48-50页
  4.4.2 海尔集团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第50-56页
 4.5 国内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比较与启示第56-60页
  4.5.1 国内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比较分析第56-58页
  4.5.2 国内外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实践的启示第58-60页
5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第60-78页
 5.1 路径选择1—组建财务公司第60-63页
  5.1.1 财务公司的相关概念第61-62页
  5.1.2 我国财务公司准入的条件第62页
  5.1.3 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前景第62-63页
 5.2 路径选择2—入主证券业第63-65页
  5.2.1 证券公司的含义及其在林业企业集团的具体功能第63-64页
  5.2.2 证券业的准入条件第64-65页
  5.2.3 证券业的发展潜力第65页
 5.3 路径选择3—入主基金业第65-68页
  5.3.1 投资基金的涵义及其在林业企业集团的具体功能第66-67页
  5.3.2 基金业的准入条件第67页
  5.3.3 基金业的发展前景第67-68页
 5.4 路径选择4—入主保险业第68-70页
  5.4.1 保险的涵义及保险业在林业企业集团的具体功能第68-69页
  5.4.2 保险业的准入条件第69-70页
  5.4.3 保险业的发展前景第70页
 5.5 路径选择5—入主银行业第70-73页
  5.5.1 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在林业企业集团的功能第70-71页
  5.5.2 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第71-72页
  5.5.3 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第72-73页
 5.6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模式及实现方式第73-78页
  5.6.1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模式第73-74页
  5.6.2 林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实现形式第74-78页
6 林业企业集团金融产业治理模式第78-103页
 6.1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背景及相关概念第78-80页
  6.1.1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背景第78-79页
  6.1.2 金融控股公司概念的一般界定第79页
  6.1.3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含义及模式第79-80页
 6.2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经济优势第80-87页
  6.2.1 金融交易与金融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第80-81页
  6.2.2 金融控股公司对交易成本的节约第81-82页
  6.2.3 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82-84页
  6.2.4 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优势第84-87页
 6.3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第87-92页
  6.3.1 金融控股公司与不公平竞争第87-88页
  6.3.2 金融控股公司与利益冲突第88-91页
  6.3.3 风险传递的有效控制第91-92页
 6.4 我国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与发展第92-96页
  6.4.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方式第92-93页
  6.4.2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第93-95页
  6.4.3 我国林业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规划第95-96页
 6.5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第96-103页
  6.5.1 功能性监管体制的确立第96-97页
  6.5.2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环境第97-99页
  6.5.3 监管模式的选择第99-100页
  6.5.4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计第100-103页
结束语第103-105页
参考资料第105-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型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共享的界面信息提取
下一篇:用废气再循环降低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柴油醇时的氮氧化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