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选题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 ·中国文化的源头 | 第12页 |
| ·传统艺术、哲学与中医学间相互联系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概述 | 第14-25页 |
| ·中医的概述 | 第14-20页 |
| ·中医学的特点 | 第14-17页 |
| ·养生的概念 | 第17页 |
| ·中医基本养生观点 | 第17-20页 |
| ·传统园林的概述 | 第20-23页 |
| ·传统园林的特点 | 第20-21页 |
| ·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园林发展脉络及构成要素的梳理 | 第25-36页 |
| ·各时期发展脉络 | 第25-29页 |
| ·先秦时期 | 第25页 |
| ·秦汉时期 | 第25-26页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6-27页 |
| ·隋唐时期 | 第27-28页 |
| ·宋元时期 | 第28-29页 |
| ·明清时期 | 第29页 |
| ·景观元素对人的作用 | 第29-35页 |
| ·阳光 | 第29-30页 |
| ·空气 | 第30-31页 |
| ·水 | 第31-32页 |
| ·土石 | 第32-33页 |
| ·花木 | 第33-34页 |
| ·动物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借鉴中医养生理论的人居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初探 | 第36-45页 |
| 现代养生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初探 | 第36页 |
| ·“气”的通和顺 | 第36-39页 |
| ·布局交通 | 第36-37页 |
| ·筑山理水 | 第37-38页 |
| ·室内环境 | 第38页 |
| ·地面铺装 | 第38-39页 |
| ·环境的阴阳平衡和谐 | 第39-42页 |
| ·四时的和谐 | 第39-40页 |
| ·光环境的平衡 | 第40页 |
| ·虚实相和的空间 | 第40页 |
| ·动静相宜声音环境 | 第40-41页 |
| ·劳形舒体的布局形式 | 第41-42页 |
| ·促进心理健康 | 第42-44页 |
| ·健康的装饰元素 | 第42页 |
| ·高尚品格的植物配置对人道德的教化 | 第42-43页 |
| ·舒缓身心的意境营造 | 第43-44页 |
| ·生命精神对人的影响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案例调研与设计举例 | 第45-60页 |
| ·案例调研 | 第45-56页 |
| ·北海静心斋 | 第45-49页 |
| ·恭王府花园 | 第49-52页 |
| ·积水潭医院 | 第52-56页 |
| ·设计举例 | 第56-60页 |
| ·功能分析 | 第56页 |
| ·环境分析 | 第56-59页 |
| ·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 ·老龄化社会对发展养生园林的需求 | 第60页 |
| ·国家现实条件的制约 | 第60页 |
| ·理论上仍需继续深入探讨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