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1 绪论第1-34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31页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第15-18页
     ·土壤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国内外微咸水灌溉实践第20-22页
     ·微咸水利用基础研究第22-29页
     ·膜下滴灌改良利用盐碱地研究现状第29-31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1-34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4页
2 土壤溶质运移的基本理论第34-68页
   ·对流弥散模型和几何模型的基本特征第35-39页
     ·传统的对流-弥散模型第35页
     ·可动-不可动两区模型第35-37页
     ·两流区模型第37-38页
     ·几何模型第38-39页
   ·两流区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第39-46页
     ·Twolong软件基本特征第40页
     ·弥散度的灵敏性第40-41页
     ·质量交换系数的灵敏性第41-42页
     ·孔隙平均流速的灵敏性第42-43页
     ·两流区流速比的灵敏性第43-44页
     ·两流区相对大小的灵敏性第44-45页
     ·小结与讨论第45-46页
   ·两区与两流区模型的对比分析第46-53页
     ·理论上的区别与联系第46-47页
     ·两模型模拟能力对比分析第47-51页
     ·两模型参数间关系分析第51-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两区模型中不同水体含量的确定方法第53-60页
     ·两区模型与毛管束模型特征分析第54-55页
     ·确定两区模型不动水体含量的方法第55-56页
     ·毛管束模型与两区模型中不动水体的一致性分析第56-57页
     ·方法检验第57-60页
     ·小结与讨论第60页
   ·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确定弥散度第60-68页
     ·基本理论第61-64页
     ·由水分特征曲线和Jaynes方法预测土壤溶质穿透曲线第64-66页
     ·小结和讨论第66-68页
3 微咸水入渗室内试验研究第68-116页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第68-71页
     ·试验内容第68-69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微咸水入渗水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第71-85页
     ·累积入渗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71-74页
     ·微咸水入渗水量对土壤盐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74-79页
     ·微咸水入渗水量对土壤盐分离子运动特征的影响第79-84页
     ·小结与讨论第84-85页
   ·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第85-102页
     ·入渗水质对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86-91页
     ·入渗水质对土壤盐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91-96页
     ·入渗水质对土壤盐分离子运动特征的影响第96-99页
     ·小结与讨论第99-102页
   ·初始含水量对微咸水入渗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第102-116页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103-107页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盐分运动特征的影响第107-111页
     ·土壤初含始水量对土壤盐分离子运动特征的影响第111-113页
     ·小结与讨论第113-116页
4 微咸水灌溉田间试验研究第116-162页
   ·研究内容和试验设计第116-123页
     ·试验区概况第116-117页
     ·试验内容和材料第117-118页
     ·试验设计第118-122页
     ·试验田基本苗统计第122-123页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研究第123-141页
     ·灌水量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第124-128页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28-131页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剖面的影响第131-133页
     ·1米深度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第133-134页
     ·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134-139页
     ·小结与讨论第139-141页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阶段性缺水试验研究第141-148页
     ·阶段性缺水对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第141-143页
     ·阶段性缺水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43-145页
     ·阶段性缺水对土壤水分剖面的影响第145-146页
     ·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146-147页
     ·小结与讨论第147-148页
   ·微咸水混灌试验研究第148-155页
     ·灌水矿化度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48-150页
     ·灌水矿化度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50-151页
     ·灌水矿化度对土壤水分剖面的影响第151-153页
     ·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153-154页
     ·小结与讨论第154-155页
   ·咸淡轮灌试验研究第155-162页
     ·轮灌次序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56-158页
     ·轮灌次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58页
     ·轮灌次序对土壤水分剖面的影响第158-159页
     ·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159-160页
     ·小结与讨论第160-162页
5 膜下滴灌试验研究第162-209页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第162-165页
     ·试验区概况第162-163页
     ·试验内容第163页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63-165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第165-175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第166-169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第169-171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浓度分布特征第171-174页
     ·小结与讨论第174-175页
   ·灌水定额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第175-179页
     ·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75-176页
     ·灌水定额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第176-177页
     ·灌水定额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影响第177-179页
     ·小结与讨论第179页
   ·灌水周期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第179-186页
     ·灌水周期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80-181页
     ·灌水周期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第181-183页
     ·灌水周期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影响第183-185页
     ·小结与讨论第185-186页
   ·灌水频率对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第186-195页
     ·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87-189页
     ·灌水频率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第189-191页
     ·灌水频率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影响第191-193页
     ·小结与讨论第193-195页
   ·覆膜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第195-202页
     ·覆膜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第195-197页
     ·覆膜对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第197-199页
     ·覆膜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影响第199-201页
     ·小结与讨论第201-202页
   ·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浓度分布及动态特征第202-207页
     ·土壤盐分浓度在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特征第203-204页
     ·土壤盐分浓度在垂向的分布特征第204-205页
     ·土壤盐分浓度在行间的分布特征第205-206页
     ·小结与讨论第206-207页
   ·产量分析第207-209页
6 结论与建议第209-213页
   ·结论第209-211页
   ·建议第211-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20页
致谢第220-222页
附录第222-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多传感器管理算法初探与研究
下一篇:华菱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