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

绪论第1-70页
 一、边塞、边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14-23页
 二、边塞诗的起源和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第23-42页
 三、边塞诗研究的社会价值第42-56页
 四、边塞诗研究发展简述第56-70页
第一编 远古弓马之声—边塞诗的萌芽与成型第70-111页
 第一章 初民之歌:萌芽中的边塞诗第70-74页
 第二章 先秦雄音:成型中的边塞诗第74-111页
  第一节 概述第74-78页
  第二节 先秦边塞诗的内容(上)第78-86页
  第三节 先秦边塞诗的内容(下)第86-95页
  第四节 《诗经》以外的边塞诗第95-100页
  第五节 先秦边塞诗的艺术特色第100-109页
  第六节 先秦边塞诗的地位和影响第109-111页
第二编 写实与拟代交错的抒情空间—边塞诗的转型与成长第111-270页
 第一章 真实的征战生活记录:秦汉边塞诗第111-140页
  第一节 概述第111-114页
  第二节 秦汉边塞诗的内容第114-128页
  第三节 蔡琰和她的边塞诗第128-134页
  第四节 汉代边塞诗的特色和影响第134-140页
 第二章 实录与拟代的交织:魏晋南北朝边塞诗第140-255页
  第一节 概述第140-152页
  第二节 曹操、曹丕与曹植第152-176页
  第三节 其他魏晋边塞诗作者第176-202页
  第四节 宋、齐、梁主要边塞诗作家第202-232页
  第五节 陈代边塞诗人第232-243页
  第六节 北朝边塞诗人第243-255页
 第三章 魏晋六朝宫廷与民间曲辞中的边塞诗第255-270页
  第一节 魏鼓吹曲辞第255-258页
  第二节 吴鼓吹曲辞第258-261页
  第三节 北朝民歌中的边塞诗第261-270页
第三编 大漠绝域中投射出的盛世华章—边塞诗的成熟与鼎盛第270-506页
 第一章 盛世壮歌的前奏—隋代边塞诗第270-289页
  第一节 概述第270-272页
  第二节 杨广 虞世基第272-278页
  第三节 杨素 卢思道 薛道衡第278-289页
 第二章 走向江山和塞漠的青春之歌—初唐边塞诗第289-343页
  第一节 概述第289-297页
  第二节 李世民、虞世南等人的唐初边塞创作第297-307页
  第三节 “初唐四杰”之边塞诗创作第307-321页
  第四节 “海内文宗”陈子昂及其他诗人的边塞诗第321-343页
 第三章 巨星璀璨,光耀千古的盛唐边塞诗第343-444页
  第一节 概述第343-350页
  第二节 王维、王昌龄的边塞诗第350-369页
  第三节 高适的边塞诗第369-389页
  第四节 岑参的边塞诗第389-406页
  第五节 崔颢、李颀的边塞诗第406-414页
  第六节 常建、王翰、王之涣的边塞诗第414-422页
  第七节 李白、杜甫的边塞诗第422-444页
 第四章 洪钟大吕的余响—中晚唐边塞诗第444-506页
  第一节 概述第444-449页
  第二节 刘长卿、戎昱的边塞诗第449-458页
  第三节 卢纶、戴叔伦的边塞诗第458-471页
  第四节 李益、耿湋、张仲素的边塞诗第471-485页
  第五节 王建、张籍的边塞诗第485-494页
  第六节 马戴、于濆、许棠等晚唐诗人的边塞诗第494-506页
结语第506-50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9-520页
读博期间的主要成果第520-521页
声明第521-522页
后记第522页

论文共5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奇异期权的定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掺铒光学材料及光波导的制备与光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