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除斥期间制度由来的历史考察 | 第11-23页 |
第一节 除斥期间的立法寻源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除斥期间的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一、形成权的特征 | 第15-16页 |
二、形成权与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的关系 | 第16-18页 |
三、形成权分类 | 第18-20页 |
四、形成权分类体系值得探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五、形成权的存续期间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除斥期间 | 第23-32页 |
第一节 除斥期间的性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除斥期间的客体 | 第24-26页 |
一、除斥期间是仅针对形成权,还是可以扩大到其他权利领域 | 第24-25页 |
二、除斥期间是针对全部形成权,还是仅针对某些特殊的形成权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除斥期间的类型 | 第26-27页 |
第四节 除斥期间的期限及起算 | 第27-30页 |
一、除斥期间的期限 | 第27-29页 |
二、除斥期间的起算 | 第29-30页 |
第五节 除斥期间的中止、中断及延长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除斥期间与其他民事时间规范 | 第32-46页 |
第一节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 第32-41页 |
一、诉讼时效概述 | 第33-35页 |
二、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 第35-36页 |
三、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联系 | 第36-41页 |
第二节 除斥期间与失权期间的关系 | 第41-46页 |
一、失权期间概述 | 第41-43页 |
二、除斥期间与失权期间的关系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对于现行立法中的几个时间规范的探讨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关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20年”期间的界定 | 第47-52页 |
一、现行立法关于“20年”期间的相关规定 | 第47-48页 |
二、理论界关于“20年”期间性质之不同观点 | 第48页 |
三、“20年”期间性质之界定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关于保证期间的界定 | 第52-55页 |
一、现行立法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 | 第52页 |
二、理论界关于保证期间性质之不同观点 | 第52-53页 |
三、保证期间性质之界定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关于民法中撤销期间的界定 | 第55-59页 |
一、现行民法关于撤销期间的相关规定 | 第55-56页 |
二、理论界关于撤销期间之不同观点 | 第56页 |
三、撤销期间之界定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现行民法中关于除斥期间制度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建议 | 第59-62页 |
第一节 现行民法关于除斥期间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59-60页 |
第二节 除斥期间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60-62页 |
一、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理论 | 第60-61页 |
二、除斥期间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6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