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研究主题与我的故事 | 第8-21页 |
一、研究背景:我与“校本课程开发” | 第8-12页 |
二、研究目的:我与“教师专业成长” | 第12-13页 |
三、研究途径:我与“叙事研究” | 第13-16页 |
四、研究合作伙伴:我与“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五、几点说明 | 第17-21页 |
第二章 一位利用大学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新手教师 | 第21-28页 |
一、黄燕子开发《教你如何做小记者》 | 第21-24页 |
案例1、张教授的课程建议和黄燕子的课程实施 | 第21-23页 |
案例2、走进J 大新闻媒体学院 | 第23-24页 |
二、黄燕子的成长故事 | 第24-25页 |
三、我的思考与分析 | 第25-28页 |
(一) 与大学教授合作,拓展课程资源使黄燕子得到迅速成长 | 第25-26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中黄燕子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一位在反思中调整探究课程的物理教师 | 第28-37页 |
一、吴笛开发《物理导学网》 | 第28-32页 |
案例1、建立“物理城”的挫折 | 第28-30页 |
案例2、探索实验教学的成功 | 第30-32页 |
二、吴笛成长记事 | 第32-34页 |
三、我的思考与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反思”贯穿于吴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 第34-35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吴笛专业成长的内因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一位重视学生兴趣开发名著阅读课程的高级教师 | 第37-44页 |
一、茅莉开发《与名著亲密接触》 | 第37-39页 |
案例1、融入文本的阅读教学法 | 第37-38页 |
案例2、建构主题的阅读教学法 | 第38页 |
案例3、交流对话的阅读教学法 | 第38-39页 |
二、茅莉成长叙述 | 第39-40页 |
三、我的思考与分析 | 第40-44页 |
(一) 关注学生的兴趣是茅莉在名著阅读课程开发中最突出的表现 | 第40-41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茅莉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三) 校本课程开发中阻碍茅莉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两位从合作到单独开发应用性数学课程的教师 | 第44-54页 |
一、肖雨、尹冬开发《初中应用数学》 | 第44-48页 |
案例1、共同探讨研究专题 | 第44-45页 |
案例2、两人合作指导的专题---测量操场 | 第45-47页 |
案例3、肖雨单独指导的专题---统计调查 | 第47-48页 |
二、肖雨、尹冬成长的故事 | 第48-50页 |
三、我的思考与分析 | 第50-54页 |
(一) 在以生活应用为取向的数学课程开发中达到资源共享、智慧聚合 | 第50-51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肖雨、尹冬专业成长的因素 | 第51页 |
(三) 校本课程开发中阻碍尹冬成长的因素 | 第51-54页 |
第六章 透过故事的进一步思考 | 第54-67页 |
一、对四个故事的概述 | 第54-56页 |
(一)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共性表现 | 第54-55页 |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 第55页 |
(三) 校本课程开发中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 第55-56页 |
二、对若干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 第56-63页 |
(一) “教师专业发展指向”的功效 | 第56-58页 |
(二) 关于学校和家庭对新手教师的影响 | 第58-61页 |
(三) 不同年龄晋升高级职称对教师发展产生的影响 | 第61页 |
(四) 职业生涯中期教师队伍开始分化 | 第61-62页 |
(五) 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 第62-63页 |
三、几点建议 | 第63-67页 |
(一) 对本研究中五位教师和该校校长的建议 | 第63-65页 |
(二) 对课程开发中发展型教师的建议 | 第65页 |
(三) 对新课改形势下校长的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94页 |
一、我的田野日记(节选) | 第70-78页 |
二、黄燕子和学生的课程日记选 | 第78-81页 |
三、茅莉的课程故事 | 第81-84页 |
四、一位毕业生眼中的物理老师吴笛 | 第84-85页 |
五《、初中应用数学》学生的课程日记选和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 | 第85-94页 |
后记 | 第94-95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95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