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天然放射性评价研究
1 前言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7-8页 |
·研究内容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2 环境放射性中的γ射线 | 第9-14页 |
·环境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 第9-12页 |
·宇宙射线 | 第9页 |
·宇生放射性核素 | 第9页 |
·原生放射核素 | 第9-12页 |
·低水平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潜在损伤 | 第12-14页 |
·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的关系 | 第12-13页 |
·非随机生物效应 | 第13页 |
·随机性生物效应 | 第13-14页 |
3 环境天然放射性γ测量 | 第14-22页 |
·γ能谱测量原理 | 第14-15页 |
·测量仪器 | 第15-16页 |
·γ能谱测量仪 | 第15页 |
·γ辐射仪 | 第15-16页 |
·仪器标定 | 第16-20页 |
·便携式γ能谱仪的标定 | 第16-17页 |
·γ射线照射量率的标定 | 第17-18页 |
·仪器标定数据的处理和公式 | 第18-20页 |
·数据一致性处理 | 第20-21页 |
·仪器稳定性检测 | 第21-22页 |
4 环境放射性γ测量的数理模型 | 第22-37页 |
·环境放射性γ测量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点状放射源在空气中γ射线照射量率 | 第22-23页 |
·无限大平面体源中γ射线照射量率 | 第23-24页 |
·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在空气中的γ射线照射量率 | 第24-27页 |
·在单边建筑物旁边的γ射线照射量率的研究 | 第27-30页 |
·在两面建筑物之间的γ照射量率的分布 | 第30-31页 |
·环境辐射的外照射剂量估算 | 第31-32页 |
·环境放射性实际测量的影响因子 | 第32-37页 |
·介质中放射性核素含量 | 第32-34页 |
·单面建筑物 | 第34-35页 |
·双面建筑物 | 第35页 |
·铀—镭平衡系数(ξ) | 第35-37页 |
5 成都环境放射性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37-57页 |
·测区测线布置 | 第37-38页 |
·测量方法 | 第38页 |
·铀—镭平衡系数(ξ)的确定 | 第38-40页 |
·成都市γ辐射测量测线剖面分析 | 第40-45页 |
·CDF1剖面分析 | 第40-41页 |
·成都市γ辐射测量测线CDF2剖面分析 | 第41-45页 |
·成都市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 | 第45-57页 |
·成都市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分析 | 第45-47页 |
·成都市外照射指数、内照射指数分析 | 第47-49页 |
·成都市天然放射性照射量率分析 | 第49-51页 |
·成都市环境放射性水平分析 | 第51-57页 |
6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