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转子不平衡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 第9页 |
| ·动平衡技术的发展 | 第9-11页 |
| ·动平衡机的分类 | 第11页 |
| ·动平衡机的组成 | 第11-13页 |
| ·支承系统 | 第12页 |
| ·驱动系统 | 第12页 |
| ·测量系统 | 第12-13页 |
| ·当前摩托车曲轴组件动平衡机测试方法及其缺陷 | 第13-15页 |
| ·国内现有平衡机简介 | 第15-17页 |
| ·德国申克柔性平衡机 | 第15-16页 |
| ·上海RYS-5A 型平衡机 | 第16-17页 |
| ·振动测量仪 | 第17页 |
| ·软、硬支承平衡机对比 | 第17-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摩托车曲轴组件的动平衡理论研究 | 第21-36页 |
| ·动平衡的概念 | 第21-23页 |
| ·转子不平衡种类 | 第23-26页 |
| ·不平衡量的表达方式 | 第26-27页 |
| ·摩托车曲轴组件的运动学分析 | 第27-29页 |
| ·摩托车曲轴组件的动力学分析 | 第29-33页 |
| ·连杆质量等效变换分析 | 第29-31页 |
| ·曲轴组件动力学分析 | 第31-32页 |
| ·惯性力椭圆的论证 | 第32-33页 |
| ·摩托车曲轴组件动力学特性的描述方法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动平衡检测系统振动台的理论分析及设计 | 第36-47页 |
| ·振动台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 ·振动台动力学分析 | 第38-45页 |
| ·振动台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 ·振动台动力学方程固有频率分析 | 第40-45页 |
| ·振动台的设计计算 | 第45页 |
| ·振动台平动固有频率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检测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47-65页 |
| ·电气控制部分的组成 | 第47-48页 |
| ·信号采集及处理原理 | 第48-49页 |
| ·振动信号的采集 | 第49-53页 |
| ·振动信号的特点 | 第49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49-52页 |
| ·A/D 转换器的选择 | 第52页 |
| ·增强型并行端口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接口技术 | 第52-53页 |
| ·振动信号的处理 | 第53-58页 |
| ·积分器 | 第53-54页 |
| ·RC 双T 选频放大器 | 第54-56页 |
| ·自动跟踪数字开关式滤波器 | 第56-58页 |
| ·数字信号处理 | 第58-63页 |
| ·自适应FIR 滤波器 | 第59-60页 |
| ·一阶Butterworth 低通滤波器 | 第60-61页 |
| ·基于FFT 的数据处理 | 第61-63页 |
| ·信号处理的结构及功能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摩托车曲轴组件动平衡检测系统的标定 | 第65-73页 |
| ·动平衡检测系统的测量方法 | 第65-67页 |
| ·硬支承系统 | 第65-66页 |
| ·软支承系统 | 第66-67页 |
| ·CBTS 系统的标定方法 | 第67-72页 |
| ·四步标定法的引入 | 第67-68页 |
| ·四步标定法标定过程 | 第68-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基于LabVIEW 的CBTS 检测系统虚拟仪器设计 | 第73-83页 |
| ·LabVIEW 简介 | 第73-74页 |
| ·虚拟仪器概念 | 第74-75页 |
| ·CBTS 检测系统设计概述 | 第75-76页 |
| ·CBTS 检测系统的虚拟仪器设计 | 第76-81页 |
| ·主面板 | 第77-78页 |
| ·次面板 | 第78-80页 |
| ·数据库编程部分 | 第80-81页 |
| ·CBTS 检测系统软件流程图 | 第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七章 CBTS 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83-90页 |
| ·CBTS 检测结果 | 第83-87页 |
| ·结果报表 | 第83-86页 |
| ·CBTS 系统检测结果与日本检测结果对比 | 第86-87页 |
| ·误差来源与采取措施 | 第87-89页 |
| ·机械系统误差来源与采取措施 | 第87-88页 |
| ·原理误差定性分析 | 第88-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八章 课题总结及展望 | 第90-92页 |
| ·总结 | 第90页 |
| ·特点及展望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附录 | 第100-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