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2章 大秦铁路概况 | 第12-22页 |
·线路地理位置和径路概述 | 第12页 |
·线路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 | 第12-13页 |
·线路既有线概况 | 第13-22页 |
·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投资情况 | 第14页 |
·现状主要技术标准 | 第14页 |
·站场设备 | 第14-17页 |
·既有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 | 第17-18页 |
·大秦铁路扩能改造的必要性 | 第18页 |
·开行重载列车的基本条件 | 第18-19页 |
·大秦线开行万吨列车所存在的困难和不利因素 | 第19-22页 |
第3章 大秦线煤炭运量构成及流向分析 | 第22-29页 |
·大秦线煤炭构成分析 | 第22-25页 |
·煤炭来源分析 | 第22-24页 |
·大秦线煤炭来源构成 | 第24-25页 |
·大秦线煤炭流向分析 | 第25-29页 |
·大秦线煤炭去向分析 | 第25-27页 |
·大秦线煤炭去向构成 | 第27-29页 |
第4章 大秦线现状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29-35页 |
·大秦线相邻线路运输组织及能力利用情况 | 第29-31页 |
·大秦线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 第29-30页 |
·大秦线相邻线路运输组织及能力利用情况 | 第30-31页 |
·大秦线现状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31-35页 |
·现状运输组织模式 | 第31-32页 |
·大秦铁路与国外重载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分析 | 第32-35页 |
第5章 大秦线2万t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35-42页 |
·2亿吨货流及主要集疏站运输条件分析 | 第35-36页 |
·货流构成分析 | 第35页 |
·主要集疏站运输条件 | 第35-36页 |
·2万t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相邻线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36页 |
·大秦线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混合方案线路输送能力计算 | 第38-42页 |
·列车重量、行车量及追踪间隔时间 | 第38-39页 |
·通过能力计算 | 第39-42页 |
第6章 大秦线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第42-57页 |
·国外铁路的安全保障措施 | 第42-47页 |
·日本加强铁道运输的安全措施 | 第42-45页 |
·美国联邦铁路署(FRA)的安全监管 | 第45-46页 |
·欧洲的先进列车控制系统 | 第46-47页 |
·大秦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第47-54页 |
·大秦线重载运输安全保障工作的特点 | 第48页 |
·大秦线重载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要求 | 第48-49页 |
·大秦线重载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构成 | 第49-54页 |
·大秦线安全管理的建议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