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传统的脱硫方法 | 第10-11页 |
§1-3 生物脱硫 | 第11-15页 |
1-3-1 生物脱硫的应用 | 第11-14页 |
1-3-2 生物脱硫技术进展 | 第14-15页 |
§1-4 氧化亚铁硫杆菌 | 第15-17页 |
1-4-1 氧化亚铁硫杆菌简介 | 第15-16页 |
1-4-2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研究 | 第16页 |
1-4-3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各种离子的耐受性 | 第16-17页 |
1-4-4 氧化亚铁硫杆菌菌种保藏 | 第17页 |
§1-5 黄钾铁钒 | 第17-19页 |
1-5-1 黄钾铁钒产生机理 | 第18-19页 |
1-5-2 黄钾铁钒在工业上的的应用 | 第19页 |
§1-6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1-6-1 前人工作 | 第19-20页 |
1-6-2 本实验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菌种的选育、保藏及培养过程中沉淀物的研究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 | 第21-23页 |
2-2-1 菌种 | 第21页 |
2-2-2 试剂 | 第21-22页 |
2-2-3 培养基 | 第22页 |
2-2-4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5 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23页 |
2-3-2 菌种的自然选育 | 第23页 |
2-3-3 菌悬液制备 | 第23页 |
2-3-4 黄铁钒沉淀的制备 | 第23页 |
2-3-5 固体培养基接种方法 | 第23-24页 |
2-3-6 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2-3-7 9k培养基中K~+的优化 | 第24页 |
2-3-8 黄铁钒沉淀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2-3-9 “饥饿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10 菌种保藏 | 第2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2-4-1 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 第25-26页 |
2-4-2 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3 T.f菌培养过程中沉淀的研究 | 第27-29页 |
2-4-4 菌种保藏 | 第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的连续运行和细菌氧化能力的计算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3-2-1 菌种 | 第30页 |
3-2-2 培养基 | 第30页 |
3-2-3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3-2-4 固定化载体 | 第31页 |
3-2-5 T.f菌在固定床生物反应器中的固定化过程 | 第31-32页 |
3-2-6 均匀设计方法确定反应器运行条件 | 第32页 |
3-2-7 菌体氧化能力和载体吸附量的计算 | 第32-33页 |
3-2-8 摇瓶中菌体的固定化 | 第33页 |
3-2-9 沉淀的去除 | 第33页 |
3-2-9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3-1 反应器的固定化 | 第34页 |
3-3-2 反应器中载体表面观察 | 第34-35页 |
3-3-3 反应器1的拟和方程及响应曲面图 | 第35-36页 |
3-3-4 反应器2的拟和方程及响应曲面图 | 第36-37页 |
3-3-5 单因素设计方法 | 第37-38页 |
3-3-6 菌体氧化能力和载体吸附量的计算 | 第38-40页 |
3-3-7 载体的洗涤及再固定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H_2S的吸收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吸收液和硫化氢 | 第42页 |
4-2-2 吸收原理 | 第42页 |
4-2-3 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4-2-5 测定方法 | 第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4-3-1 填料塔 | 第44-46页 |
4-3-2 鼓泡塔 | 第46-49页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培养基的循环利用 | 第51-56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5-2-1 菌株 | 第51页 |
5-2-2 培养基 | 第51页 |
5-2-3 标准加入法测定9K—氧化液中的微量钾 | 第51-52页 |
5-2-4 RSM法对9K—还原液循环利用的优化 | 第52-53页 |
5-2-5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5-2-6 测定方法 | 第53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5-3-1 标准加入法测定的A~C曲线 | 第53-54页 |
5-3-2 RSM法对9K—还原液循环利用的优化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A | 第62-63页 |
附录B | 第63-64页 |
附录C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