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40页 |
综述一 方剂配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1-28页 |
1 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方剂配伍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方剂配伍的实验研究 | 第13-19页 |
·方剂配伍的临床研究 | 第19-21页 |
2 问题分析与展望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综述二 血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28-40页 |
1 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发病学研究 | 第28页 |
·血虚证与贫血关系的研究 | 第28-29页 |
·血虚证的临床体征及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血虚证的实质研究 | 第30-34页 |
·血虚证的治疗研究 | 第34-35页 |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下篇 圣愈汤及其拆方调控血虚小鼠造血生长因子的研究 | 第40-85页 |
前 言 | 第40-4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41-58页 |
1 血虚证的发病机理 | 第41-44页 |
·血虚证的病因病机 | 第41-43页 |
·血虚证的病机演变 | 第43-44页 |
2 血虚证的治疗思路 | 第44-45页 |
3 补血剂的制方用药规律探析 | 第45-49页 |
4 圣愈汤的源流发展与方药解析 | 第49-55页 |
·圣愈汤之源流发展述要 | 第49-50页 |
·方义分析 | 第50-52页 |
·组方特色 | 第52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8-8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检测指标 | 第60-62页 |
·外周血液成分 | 第60页 |
·免疫器官胸腺和脾指数 | 第60页 |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 第60页 |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 第60页 |
·血清白细胞介素-6 水平 | 第60-61页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 | 第61页 |
·骨髓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 第61页 |
·骨髓细胞CD_(34)分子表达 | 第61-62页 |
·骨髓组织学改变 | 第6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2-74页 |
·对外周血液成分的影响 | 第62-66页 |
·对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第66-67页 |
·对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 | 第67-68页 |
·对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 第68-69页 |
·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 水平的影响 | 第69-70页 |
·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的影响 | 第70-71页 |
·对骨髓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71-73页 |
·对骨髓细胞CD_(34)表达的影响 | 第73页 |
·对骨髓组织学的影响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83页 |
·血虚证动物模型评价 | 第74-75页 |
·对外周血液成分的影响 | 第75-76页 |
·对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的影响 | 第76页 |
·对免疫器官胸腺、脾指数的影响 | 第76-77页 |
·对造血生长因子调控的影响 | 第77-81页 |
·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 第78-79页 |
·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79-80页 |
·对白细胞介素-6 的影响 | 第80-81页 |
·对骨髓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81-82页 |
·对骨髓中 CD_(34)~+ 细胞抗原表达的影响 | 第82-83页 |
·对骨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 第83页 |
4 结论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