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反规避立法的一般探讨 | 第8-11页 |
一、 反倾销中规避行为及反规避措施的产生 | 第8-9页 |
二、 各国反规避立法的概述 | 第9-11页 |
(一) 美国反规避立法 | 第9页 |
(二) 欧盟反规避立法 | 第9-10页 |
(三) 反规避的国际统一法 | 第10-11页 |
第二部分 反规避措施的存废之争 | 第11-17页 |
一、 欧日改锥案引发的对反规避合法性的置疑 | 第11-15页 |
(一) 案件事实及审理结果 | 第11-14页 |
(二) 从欧日改锥案的最终裁决看反规避措施的合法性 | 第14-15页 |
二、 反规避措施的价值所在和立法依据 | 第15-17页 |
(一) 反规避措施有助于防止欺诈行为的出现 | 第15-16页 |
(二) 反规避措施与WTO基本原则并不相违 | 第16-17页 |
第三部分 各国反规避规则研究 | 第17-33页 |
一、 规避行为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二、 规避行为认定的实体规则 | 第18-28页 |
(一) 规避认定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二) 组装规避的认定 | 第20-26页 |
(三) 产品细微改变的认定 | 第26-27页 |
(四) 后期发展产品的认定 | 第27-28页 |
(五) 转运及销售模式改变的认定 | 第28页 |
三、 规避行为认定的程序规则 | 第28-33页 |
(一) 欧共体的程序规则 | 第28-30页 |
(二) 美国的程序规则 | 第30-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反规避立法的完善 | 第33-37页 |
一、 我国反规避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33页 |
二、 我国反规避立法的具体设想 | 第33-37页 |
(一) 规避定义和范围 | 第33-34页 |
(二) 规避行为认定的实体规则 | 第34-36页 |
(三) 规避行为认定的程序规则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书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