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绪论 | 第1-22页 |
一、 研究目的和主题 | 第8页 |
二、 研究对象的限定 | 第8-10页 |
三、 美国华文文学的历史概况 | 第10-12页 |
四、 美国华文文学在国内的研究进程 | 第12-17页 |
五、 研究方法的说明 | 第17-18页 |
六、 基本概念阐释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2页 |
第二章 、 边缘存在:美华作家的文化境遇 | 第22-34页 |
一、 边缘存在的文学体认 | 第22-27页 |
二、 语言冲突和文化牵引 | 第27-30页 |
三、 母语写作的意义 | 第30-34页 |
第三章 、 历史记忆:文学想象与文化反思 | 第34-51页 |
一、 历史叙事与“民族寓言” | 第34-39页 |
二、 历史纪实与文化批判 | 第39-44页 |
三、 历史怀旧和人性反思 | 第44-51页 |
第四章 、 现实观照:生存哲思与文化策略 | 第51-63页 |
一、 死亡与精神救赎 | 第51-57页 |
二、 生存与自我实现 | 第57-63页 |
第五章 、 异族交往:对他者形象的差异性表述 | 第63-75页 |
一、 对他者的西方主义塑型 | 第63-69页 |
二、 对内方弱势群体的体认 | 第69-75页 |
第六章 、 同胞“他者”:不同时期美华作家笔下的大陆女性 | 第75-86页 |
一、 早期美华文本中的大陆女性 | 第75-79页 |
二、 对“大陆妹”滞定型的反拨 | 第79-86页 |
第七章 、 越界书写:移民历史的想象 | 第86-102页 |
一、 《扶桑》:美华文学题材的新拓展 | 第87-95页 |
二、 两种颠覆性的移民历史叙事:《扶桑》与《中国佬》对读 | 第95-102页 |
结语 | 第102-106页 |
附录一 | 第106-107页 |
注释 | 第107-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后记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