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及其在六峰湖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特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理论 | 第18-32页 |
·生态旅游概述 | 第18-21页 |
·生态旅游的涵义 | 第18-19页 |
·生态旅游的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生态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比较 | 第20-21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依据的理论 | 第21-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22-24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6页 |
·生态美学理论 | 第26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 第26-32页 |
·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 第26页 |
·自然保护区的涵义与特征 | 第26-27页 |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 第27-28页 |
·编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 第28-29页 |
·编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29-30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程序 | 第30-32页 |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 第32-55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 第32-41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第32-37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调查与评价 | 第37-39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 第39-41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 第41-44页 |
·功能分区规划 | 第41页 |
·景观规划 | 第41-42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构成与设计 | 第42-43页 |
·标牌系统规划 | 第43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 | 第43-44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研究 | 第44-52页 |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预测 | 第45-46页 |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 | 第46-52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保障体系 | 第52-55页 |
4 穆棱市六峰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 第55-82页 |
·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依据 | 第55-56页 |
·背景 | 第55-56页 |
·依据 | 第56页 |
·规划总则 | 第56-57页 |
·规划原则 | 第56-57页 |
·性质与范围 | 第57页 |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条件分析 | 第57-61页 |
·旅游资源现状 | 第57-58页 |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 第58-60页 |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第60-61页 |
·生态环境开发条件分析 | 第61页 |
·客源市场分析定位与营销 | 第61-64页 |
·现期游客来源 | 第61页 |
·市场预测 | 第61-62页 |
·市场定位 | 第62-63页 |
·市场营销 | 第63-64页 |
·旅游功能区总体布局与旅游产品 | 第64-70页 |
·功能区划分 | 第64页 |
·功能区项目策划 | 第64-70页 |
·旅游产品 | 第70页 |
·旅游线路 | 第70页 |
·旅游区基础设施规划 | 第70-74页 |
·道路交通规划 | 第70页 |
·给排水工程规划 | 第70-71页 |
·环境保护工程设施 | 第71-72页 |
·电力电讯工程规划 | 第72页 |
·供热工程规划 | 第72页 |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 第72-74页 |
·旅游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第74-78页 |
·规划目标 | 第74页 |
·环境容量指标控制 | 第74页 |
·旅游区环境保护措施 | 第74-76页 |
·旅游区环境监测系统 | 第76-77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第77-78页 |
·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第78-79页 |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第78-79页 |
·效益分析 | 第79页 |
·实施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 第79-82页 |
·加强市政府的导向性财政投入 | 第79页 |
·招商引资 | 第79-80页 |
·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 | 第80页 |
·积极开发旅游人力资源 | 第80页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80-82页 |
5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