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解说 | 第8-9页 |
1.1.1 背景 | 第8页 |
1.1.2 公共移动设施定义 | 第8页 |
1.1.3 研究切入点 | 第8-9页 |
1.1.4 公共移动设施研究内容及范围 | 第9页 |
1.2 研究方法、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经济、文化环境与移动设施 | 第11-24页 |
2.1 经济、市场、消费和移动设施 | 第11-20页 |
2.1.1 宋代的消费特点 | 第12-14页 |
2.1.1.1 坊市制崩溃后的宋代消费 | 第12页 |
2.1.1.2 个人的货币拥有量、使用程度与市场的关系 | 第12-13页 |
2.1.1.3 精神性消费 | 第13页 |
2.1.1.4 政府购买制度 | 第13-14页 |
2.1.2 宋代市场 | 第14-17页 |
2.1.2.1 宋代商品市场特点 | 第14页 |
2.1.2.2 宋代的农业和商业 | 第14-16页 |
2.1.2.3 东京市场 | 第16-17页 |
2.1.3 宋代经济特点 | 第17-20页 |
2.1.3.1 宋代城乡经济关系 | 第17-19页 |
2.1.3.2 小农经济下的商品化进程 | 第19-20页 |
2.2 文化与设施 | 第20-23页 |
2.2.1 宋代理学 | 第20-21页 |
2.2.2 庶民文化 | 第21页 |
2.2.3 理学文化、庶民文化和禅宗精神 | 第21-22页 |
2.2.4 禅宗、诗歌和移动设施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公共场所与移动设施 | 第24-33页 |
3.1 城市、交通与移动设施 | 第24-28页 |
3.1.1 东京城市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清明上河图》里展示的街道、交通和设施 | 第25-26页 |
3.1.3 东京城市性格对移动设施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 场所与移动设施 | 第28-31页 |
3.2.1 从《清明上河图》看移动设施 | 第28页 |
3.2.2 饭馆的移动设施 | 第28页 |
3.2.3 茶楼酒肆的移动设施 | 第28-30页 |
3.2.4 其他场所的设施 | 第30-31页 |
3.3 人与移动设施 | 第31-32页 |
3.3.1 移动设施的设计者 | 第31页 |
3.3.2 庶民各阶层和移动设施 | 第31-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清明上河图》公共移动设施的衍生过程 | 第33-44页 |
4.1 建筑和移动设施的关系 | 第33-34页 |
4.2 从固定建筑演化到移动设施 | 第34-37页 |
4.2.1 移动设施演化图 | 第35-37页 |
4.2.1.1 第一个关系图:从建筑内部到外部的移动设施发展 | 第35页 |
4.2.1.2 第二个关系图:从建筑外部到内部的移动设施发展 | 第35-37页 |
4.2.1.3 第三个关系图:移动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37页 |
4.3 移动设施的形态、材料 | 第37-40页 |
4.3.1 书法和设施结构 | 第37-38页 |
4.3.2 建筑和设施形态 | 第38-39页 |
4.3.3 移动设施的材料与工艺 | 第39-40页 |
4.4 亲土设施和亲土美学 | 第40-44页 |
4.4.1 亲土设施 | 第41页 |
4.4.2 亲土美学 | 第41-42页 |
4.4.3 亲土设施与传统农业文明 | 第42页 |
4.4.4 亲土设施用材及其伦理观念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公共移动设施的各种互动关系 | 第44-60页 |
5.1 第一组关系(物-物互动) | 第44-48页 |
5.1.1 低频率移动设施 | 第45-46页 |
5.1.2 半移动设施 | 第46-47页 |
5.1.3 联动设施 | 第47-48页 |
5.2 第二组关系(人-物互动) | 第48-51页 |
5.2.1 便携式移动设施 | 第48-50页 |
5.2.2 随意性移动设施 | 第50-51页 |
5.3 第三组关系(物-环境互动) | 第51-59页 |
5.3.1 环保性移动设施 | 第52-53页 |
5.3.2 区域性移动设施 | 第53-57页 |
5.3.3 公共性移动设施 | 第57-59页 |
5.4 移动设施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59-60页 |
第六章 中国特色的公共移动设施设计原则及实践 | 第60-67页 |
6.1 公共移动设施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6.2 当代设施设计和继承传统的问题 | 第61-63页 |
6.3 具有传统特色的公共移动设施设计提案、设计说明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