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比较

第一章 20世纪50-70年代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的理论第1-17页
 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历史背景第7-10页
  (一) 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第7-9页
  (二) 我国内需要安定的环境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第9-10页
 二、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演变过程第10-12页
  (一) 50年代针对形势提出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三大对外政策第10页
  (二) 60年代针对世界霸权主义的威胁提出“三线”建设的反侵略战争决策第10-11页
  (三) 70年代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观点第11-12页
 三、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2-15页
  (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确定了“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国防建设思想第12-13页
  (二) 确立国防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指导原则第13页
  (三) 从国情出发阐明我国国防建设“自卫性”的本质第13-14页
  (四) 表明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并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第14-15页
 四、毛泽东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历史地位第15-17页
  (一) 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打破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威胁第15-16页
  (二) 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第16页
  (三) 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所借鉴第16-17页
第二章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和世界战争的理论第17-26页
 一、新时期的国际形势与社会背景第17-18页
  (一) 20世纪70年代后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第17页
  (二) 国际社会中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处、斗争和竞争的局面第17-18页
  (三) 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第18页
 二、新时期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第18-20页
  (一) 关于世界大战问题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18页
  (二) 80年代后随着国际战略格局向多极化转变确定了大战可以避免的结论第18-19页
  (三) 邓小平关于当代主题的认识第19-20页
 三、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0-23页
  (一) 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第20-21页
  (二) 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第21页
  (三) 世界大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迟或避免第21-22页
  (四)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历史的大趋势和全球的共识第22-23页
 四、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历史地位第23-26页
  (一) 有利于调整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23-24页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开创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促进世界和平第24页
  (三) 是我国应付未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指导方略第24-25页
  (四) 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指南第25页
  (五) 是实现安定团结、统一祖国的基本纲领第25-26页
第三章 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与世界战争理论的比较第26-41页
 一、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理论的比较第26-29页
  (一) 毛泽东的“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及其影响第26-28页
  (二) 邓小平的“不结盟”思想第28页
  (三) 毛泽东与邓小平国际形势理论的比较第28-29页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世界战争问题理论的比较第29-35页
  (一) 对战争根源判断的比较第29-31页
  (二) 对消灭战争的根本道路和方法的比较第31-32页
  (三) 对世界大战能否避免认识的比较第32-34页
  (四) 客观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世界大战理论的影响和意义第34-35页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战争准备方面观念转变的比较第35-41页
  (一) 从“兵多将广”转变为“精兵利器”的国防建设道路第35-36页
  (二)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判定国家利益标准观点的转变第36-38页
  (三) 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指导原则的调整第38-39页
  (四) 从片面强调军队自身建设转变为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indows环境下DNC通讯与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移动设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