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系统 | 第16-40页 |
第一节 象征精神界战士的动物意象 | 第18-27页 |
第二节 象征奴性知识分子的动物意象 | 第27-40页 |
第二章 鲁迅与狼 | 第40-52页 |
第一节 狼、狂人、战士、鲁迅自我的四位一体 | 第40-45页 |
第二节 狼性:叛逆性、孤独感和复仇精神 | 第45-52页 |
第三章 鲁迅与猫头鹰 | 第52-62页 |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呐喊的“精神界之战士”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孤独的“存在者” | 第57-62页 |
第四章 鲁迅与蛇 | 第62-73页 |
第一节 蕴含着人生哲学的自我形象 | 第62-64页 |
第二节 童年积淀的“恋蛇情结” | 第64-67页 |
第三节 蛇性:野性、毒性与自审意识 | 第67-73页 |
第五章 鲁迅笔下的狗、猫、羊 | 第73-90页 |
第一节 狗:驯良与狂吠 | 第73-79页 |
第二节 猫:媚态与凶残 | 第79-83页 |
第三节 羊:率领与顺从 | 第83-90页 |
第六章 从动物意象看鲁迅的人学思想 | 第90-105页 |
第一节 “吃人”:人性与兽性的相通 | 第90-97页 |
第二节 “意力”:人比兽所缺失的品性 | 第97-105页 |
第七章 从动物意象看鲁迅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追求 | 第105-115页 |
第一节 隐喻思维中的深刻与逆反 | 第105-110页 |
第二节 “恶之花”与“力之美” | 第110-115页 |
第八章 鲁迅动物意象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 | 第115-129页 |
第一节 与时代话语的互动 | 第115-117页 |
第二节 动物意象生成的文化渊源 | 第11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后记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