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l2O4:Tb、Ce发光材料的合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7-27页 |
·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7-13页 |
·发光现象与发光材料 | 第7-9页 |
·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 | 第9-12页 |
·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页 |
·固体发光过程和能量传递 | 第13-18页 |
·固体发光过程 | 第13-16页 |
·导带到价带的跃迁 | 第14页 |
·激子的复合 | 第14-15页 |
·能带和杂质能级之间的跃迁 | 第15页 |
·施主到受主的跃迁 | 第15-16页 |
·等电子中心的跃迁 | 第16页 |
·能量传递 | 第16-18页 |
·再吸收 | 第17页 |
·共振传递 | 第17页 |
·借助于载流子的能量输运 | 第17页 |
·激子的能量传输 | 第17-18页 |
·稀土离子的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 | 第18-23页 |
·稀土离子的电子构型与能级 | 第18-19页 |
·稀土离子的d→f的电子跃迁和电荷转移带 | 第19-20页 |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 第20-21页 |
·稀土离子的光谱特征 | 第21页 |
·影响稀土离子发光因素 | 第21-23页 |
·激活剂浓度 | 第21-22页 |
·温度效应的影响 | 第22页 |
·基质化学组成的影响 | 第22页 |
·晶体配位场对稀土发光离子的作用 | 第22-23页 |
·光学性能表征 | 第23-25页 |
·吸收光谱 | 第23页 |
·反射光谱 | 第23页 |
·激发光谱 | 第23-24页 |
·发射光谱 | 第24页 |
·发光效率 | 第24-25页 |
·发光和猝灭 | 第2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准备与合成实验 | 第27-30页 |
·原料的选择 | 第27页 |
·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实验器皿及设备 | 第28页 |
·合成实验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测试与分析 | 第30-3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30-32页 |
·发光性能测试 | 第30页 |
·物相组成分析 | 第30-31页 |
·显微结构分析 | 第31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页 |
·余辉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铽激活铝酸锶发光体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主要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铽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3页 |
·助溶剂影响 | 第33-34页 |
·还原剂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合成物相组成与发光性的关系 | 第35-40页 |
·合成物结晶度与发光性的关系 | 第40-41页 |
·余辉特征 | 第41-42页 |
·发光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余辉机理探讨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铈激活铝酸锶发光体的实验探讨 | 第46-53页 |
·铈浓度与合成物发光性 | 第46-51页 |
·样品Fcl的结构与光谱特征 | 第46-48页 |
·样品FC2的结构与光谱特征 | 第48-51页 |
·发光机理的探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