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致谢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变量选择问题的描述 | 第9-10页 |
·常用的变量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变量选择搜索算法 | 第11-14页 |
·逐步回归法 | 第11-12页 |
·前向选择算法 | 第12页 |
·后向选择算法 | 第12-13页 |
·遗传算法 | 第13页 |
·神经网络算法 | 第13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13页 |
·贝叶斯变量选择方法 | 第13-14页 |
·本论文主要使用的数学工具 | 第14-17页 |
·主元分析 | 第14-16页 |
·偏最小二乘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主元分析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18-29页 |
·基于主元分析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18-20页 |
·基于特征值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18-19页 |
·基于特征向量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19-20页 |
·主元个数的选择 | 第20-23页 |
·基于特征值分析的方法 | 第20-21页 |
·Cross-validation方法 | 第21-22页 |
·Bootstrap方法 | 第22-23页 |
·基于多元相关测度准则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23-24页 |
·RV系数 | 第23页 |
·M~2-procrustes准则 | 第23页 |
·基于典型相关系数的(?)_5和(?)_6准则 | 第23-24页 |
·一个算例:用PCA和PLS回归进行变量选择 | 第24-28页 |
·M~2-procrustes准则 | 第24-25页 |
·用Bootstrap方法选择主元个数 | 第25页 |
·用后向回归结合PLS回归进行变量的选择 | 第25-26页 |
·方法验证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29-38页 |
·PLS回归模型的一些描述指标 | 第29-30页 |
·本章所用到的数据 | 第30页 |
·基于PLS的变量选择 | 第30-32页 |
·COEF选元算法 | 第30-31页 |
·BSDEP选元算法 | 第31页 |
·BQ(Backward-Q_(cum)~2)变量选择算法 | 第31页 |
·BVIP方法 | 第31-32页 |
·BQ变量选择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 第32-34页 |
·对预测能力指标Q_(cum)~2的讨论 | 第32-33页 |
·关于主成分个数的选取 | 第33页 |
·用两步法进行弱自变量的剔除 | 第33-34页 |
·数值仿真研究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38-45页 |
·用PLS结合遗传算法进行变量的选择 | 第38-41页 |
·算法说明 | 第38-40页 |
·算法运行结果 | 第40-41页 |
·基于贝叶斯方法和遗传算法的变量选择方法 | 第41-44页 |
·用贝叶斯方法进行适应值的计算(计算模型的后验概率) | 第41-43页 |
·一个仿真算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4-CBA含量的软测量研究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PTA氧化过程描述 | 第46页 |
·初步选择输入变量 | 第46-48页 |
·贝叶斯变量选择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过程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模型描述 | 第49-50页 |
·节点的选取 | 第50-51页 |
·结果讨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