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动力学论文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疲劳强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缩略词说明第14-15页
插图和附表索引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第18-28页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研究现状第18-24页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18-21页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试验设备第21-22页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工程应用现状第22-23页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关键技术第23-24页
     ·随机振动疲劳损伤估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4-28页
       ·随机振动疲劳损伤估计方法综述第25-28页
       ·现有随机振动疲劳损伤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8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第28-32页
     ·问题的提出第28-29页
     ·本文研究思路第29-30页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30-32页
第二章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表征第32-44页
 §2.1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特性实验第32-35页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典型激发缺陷的实验验证第32-34页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信号提取实验第34-35页
 §2.2 台面单点单轴向的振动环境特性第35-42页
     ·振动信号的时间历程第35-36页
     ·平稳性检验第36-37页
     ·宽频带特性第37-40页
       ·功率谱密度函数第37-39页
       ·冲击响应谱第39-40页
     ·非高斯特性第40-42页
       ·幅值分布检验第40页
       ·峰值平均循环次数第40-41页
       ·高阶统计特征第41-42页
 §2.3 台面同一振动点三轴向分量的联合特性第42-43页
 §2.4 台面不同位置振动的相互关系第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非高斯随机应力下的疲劳损伤频域分析方法第44-71页
 §3.1 随机应力下的疲劳损伤频域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第44-45页
 §3.2 非高斯随机应力下的疲劳损伤频域分析方法第45-67页
     ·多维非高斯概率密度函数的Hermite渐近展开理论第45-46页
     ·三维Hermite多项式基函数和系数第46-56页
     ·三维非高斯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三维Hermite展开式第56-60页
     ·期望峰值循环次数第60-67页
 §3.3 算法实现和算例验证第67-70页
     ·疲劳损伤频域分析理论方法的算法实现第67-68页
     ·典型随机应力的算例验证第68-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单轴向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第71-93页
 §4.1 全轴随机振动激励下试件响应应力的特性第71-75页
     ·响应的幅值分布第71-73页
     ·响应的频谱带宽第73-75页
 §4.2 超高斯随机应力的疲劳强化机理第75-80页
 §4.3 宽频带随机应力的疲劳强化机理第80-88页
     ·相关统计参数对疲劳强化效能的影响第81-84页
     ·频谱带宽对疲劳强化效能的影响第84-88页
 §4.4 疲劳载荷应力功率谱的优化分析第88-92页
     ·疲劳应力功率谱优化目标第88-89页
     ·基于频谱形状不规则因子的谱形优化设计第89-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多轴向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第93-102页
 §5.1 多轴疲劳分析方法第93-99页
     ·多轴载荷及其疲劳分析方法第93-94页
     ·多轴疲劳频域分析方法第94-99页
       ·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第94-95页
       ·最大主应力原则第95-97页
       ·最大剪应力原则第97-98页
       ·最小畸变能原则第98-99页
 §5.2 全轴随机振动环境的多轴向特性的疲劳强化机理第99-101页
 §5.3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2-103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孔店组上部成岩作用
下一篇: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