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24页 |
前言 | 第24-26页 |
第1章 反倾销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 第26-33页 |
·倾销的概念与分类 | 第26-27页 |
·倾销的概念 | 第26页 |
·倾销的分类 | 第26-27页 |
·倾销的可能后果 | 第27-28页 |
·反倾销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 第28-30页 |
·反倾销的合法性 | 第28-29页 |
·反倾销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反倾销措施的优势表现 | 第30-32页 |
·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第2章 WTO反倾销协议概述 | 第33-40页 |
·WTO反倾销协议的形成 | 第33-34页 |
·WTO反倾销协议的内容 | 第34-37页 |
·倾销的确定 | 第34页 |
·产业损害的确定 | 第34-35页 |
·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35页 |
·关于反倾销调查的程序规定 | 第35-36页 |
·其他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WTO反倾销协议的不公平性 | 第37-38页 |
·对WTO反倾销协议的展望 | 第38-40页 |
第3章 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概述 | 第40-52页 |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 | 第40页 |
·我国反倾销立法概况 | 第40-41页 |
·我国《反倾销条例》的内容 | 第41-48页 |
·倾销的确定 | 第41-42页 |
·损害的确定 | 第42页 |
·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42-43页 |
·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设置 | 第43-44页 |
·反倾销调查的程序规定 | 第44-48页 |
·其他相关规定 | 第48页 |
·我国反倾销条例与WTO反倾销协议的比较 | 第48-51页 |
·我国反倾销条例受WTO反倾销协议的约束 | 第48-49页 |
·我国反倾销条例与WTO反倾销协议的差异 | 第49-51页 |
·我国反倾销条例与某些发达国家反倾销法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4章 我国反倾销实践的具体措施研究 | 第52-65页 |
·进一步加强企业申诉机制 | 第52-56页 |
·我国企业进行反倾销申诉所需的步骤 | 第52-53页 |
·提起反倾销申诉时,申诉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 第53-56页 |
·加强政府反倾销服务机制 | 第56-60页 |
·反倾销立法及相关国内法的完善使企业反倾销有法可依 | 第57页 |
·政府机构改革为反倾销服务机制的建立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 第57-58页 |
·宣传教育的加强为企业反倾销创造知识上的保证 | 第58-59页 |
·激励机制和预警机制的建立为企业反倾销创造条件 | 第59页 |
·必要时自行决定立案调查 | 第59页 |
·在倾销立法中规定政府主管部门有权提起反倾销诉讼 | 第59-60页 |
·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第60-65页 |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60-61页 |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 | 第61页 |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 | 第61页 |
·巴西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反倾销领域的实践 | 第61-63页 |
·我国应如何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反倾销争端问题 | 第63-65页 |
第5章 对我国反倾销法律的立法思考和建议 | 第65-80页 |
·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反倾销法的原因 | 第65页 |
·如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 | 第65-80页 |
·增加明确而富有操作性的公共利益考量条款 | 第65-73页 |
·应明确国内生产者排除在国内产业范围之外的标准和条件 | 第73-76页 |
·反规避条款应具体明确易于操作 | 第76-77页 |
·两种损害因素应分开审查 | 第77-78页 |
·听证程序应具体化 | 第78页 |
·配套法规应完善 | 第78页 |
·应提高反倾销法律的“档次”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