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心理规律与操作运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寓教于乐”原则概述 | 第7-11页 |
(一) “寓教于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7-9页 |
(二) “寓教于乐”思想的科学基础 | 第9-10页 |
(三) 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意义和作用 | 第10-11页 |
二、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心理规律 | 第11-20页 |
(一) 语文教学的认知因素 | 第11-15页 |
1. 语文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 第11-14页 |
2. 语文教学中认知系统的控制 | 第14-15页 |
(二) 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 | 第15-18页 |
1. 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能态分析 | 第15-17页 |
2. 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动态分析 | 第17-18页 |
(三) 语文教学中认知、情感因素的交互作用 | 第18-20页 |
三、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操作运用 | 第20-37页 |
(一) 在语文教学中求乐 | 第22-32页 |
1. 从求知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 第22-25页 |
2. 从成功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 第25-26页 |
3. 从创造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 第26-29页 |
4. 从审美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 第29-31页 |
5. 从娱乐需要的满足中求乐 | 第31-32页 |
(二) 在语文教学中求趣 | 第32-35页 |
1. 兴趣情绪的直接引发 | 第32-33页 |
2. 兴趣情绪的间接引发 | 第33-35页 |
(三) 调节学生的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 | 第35-37页 |
1. 调节学生的需要 | 第35-36页 |
2. 调节学生的预期 | 第36页 |
3. 调节学生的认知评价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