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7页 |
英文摘要 | 第17-26页 |
前言: | 第26-39页 |
一 背景 | 第26页 |
二 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分类和诊断标准 | 第26-27页 |
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第27-30页 |
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进展 | 第30-32页 |
五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 第32-33页 |
六 益气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 第33-37页 |
七 展望 | 第37-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9-70页 |
第一部分 健骨二仙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的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学研究 | 第39-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2.1 动物造模及取材方法 | 第41-42页 |
2.2 生物力学测定方法 | 第42页 |
2.3 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2.4 健骨二仙丸实验制剂药物成份分析 | 第43-44页 |
2.5 健骨二仙丸实验制剂和动物饲料化学成分检测 | 第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54页 |
3.1 大鼠体重的变化 | 第44-45页 |
3.2 大鼠子宫重量变化 | 第45页 |
3.3 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3.4 骨形态计量学结果 | 第46-49页 |
3.5 健骨二仙丸实验制剂药物成份分析 | 第49-54页 |
第二部分 健骨二仙丸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 第54-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5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2.1 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离与培养 | 第56页 |
2.2 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56页 |
2.3 成骨细胞的药物处理 | 第56-57页 |
2.4 MTT法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 | 第57页 |
2.5 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蛋白激酶C(PKC),Bag-1表达 | 第57-58页 |
3 结果 | 第58-62页 |
3.1 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58-59页 |
3.2 MTT法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3.3 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和Premarin对培养成骨细胞蛋白激酶C的表达的影响,及Tamoxifen对其作用的影响。 | 第60-61页 |
3.4 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对培养成骨细胞抗凋亡蛋白Bag-1表达的影响 | 第61-62页 |
第三部分 健骨二仙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的蛋白质组学学研究 | 第62-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2.1 取材及标本中总蛋白质提取、定量 | 第63-64页 |
2.2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及凝胶的银染 | 第64-65页 |
2.3 蛋白质双向电泳凝胶图象的扫描及其分析 | 第65页 |
2.4 差异蛋白质斑点的撷取和质谱上样前处理 | 第65-66页 |
2.5 差异蛋白质的基质辅助激光触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 | 第66页 |
2.6 蛋白质肽指纹图谱的数据库检索和分析 | 第6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6-70页 |
3.1 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象及其差异蛋白分析 | 第66页 |
3.2 差异蛋白MALDI-TOF-MS肽指纹图谱(按1-11的编号顺序附后) | 第66页 |
3.3 差异蛋白肽指纹图谱的数据库检索和分析结果 | 第66-70页 |
讨论: | 第70-101页 |
一、 关于实验设计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 | 第70-73页 |
1 实验动物与造模方式的选择 | 第70页 |
2 实验动物的分组 | 第70页 |
3 造模与治疗的时机和时间 | 第70-71页 |
4 动物给药剂量与治疗期限 | 第71页 |
5 关于动物饲料和实验药物的化学成分 | 第71页 |
6 实验设计的临床前研究目的 | 第71页 |
7 关于中药成分的分析 | 第71-73页 |
二、 健骨二仙丸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学结果讨论 | 第73-80页 |
1 去卵巢大鼠模型体重与子宫重量变化 | 第73页 |
2 各组实验动物骨生物力学的变化 | 第73-75页 |
3 各组实验动物骨形态计量学结果的分析 | 第75-78页 |
4 本实验生物力学与骨形态计量学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78-79页 |
5 小结 | 第79-80页 |
三、 健骨二仙丸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讨论 | 第80-87页 |
1 关于体外研究在本实验中的意义 | 第80页 |
2 实验设计中一些基本参数的设定 | 第80-81页 |
2.1 实验选择他莫昔芬(Tamoxtfen)作为雌激素受体阻断剂的根据 | 第80-81页 |
2.2 雌激素受体阻滞剂Tamoxifen的浓度确定 | 第81页 |
2.3 健骨二仙丸实验制剂和Premarin用于体外培养细胞研究时的浓度确定 | 第81页 |
2.4 体外培养细胞研究中药物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81页 |
3 分离培养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81页 |
4 健骨二仙丸实验制剂和Premarin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5 健骨二仙丸不是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生效,与Premarin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 第82-83页 |
6 健骨二仙丸提取物和Premarin促进培养成骨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Tamoxifen对其作用的影响 | 第83-84页 |
7 Bag-1蛋白参与了健骨二仙丸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和基因转录的核受体调节作用 | 第84-86页 |
8 体外成骨细胞培养研究与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的对照分析 | 第86页 |
9 小结 | 第86-87页 |
四、 健骨二仙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的蛋白质组学学研究 | 第87-101页 |
1 蛋白质组学方法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 第87-89页 |
2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 | 第89-98页 |
2.1 γ-氨基丁酸A受体(α)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89-90页 |
2.2 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3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0-91页 |
2.3 维生素D受体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1-92页 |
2.4 PEST型酪氨酸磷酰酯酶结合蛋白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2-93页 |
2.5 NFkB必须调节子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3-94页 |
2.6 雌激素受体(β)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4-97页 |
2.7 C激酶结合蛋白表达量在各实验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 | 第97-98页 |
2.8 关于其他未鉴定蛋白质的说明 | 第98页 |
3 从整体上分析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 | 第98-100页 |
4 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105页 |
1 本实验的主要结论和对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综合评价 | 第101页 |
2 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点理论构想及其依据 | 第101-103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情况 | 第116-117页 |
英文缩写词语表 | 第117-118页 |
差异蛋白MALDI-TOF-MS肽指纹图谱 | 第118-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