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建构

序言第1-13页
 一、 背景第8-11页
  (1)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第8页
  (2)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堪忧第8-11页
   A.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失衡第9页
   B. 教与学的定位误区第9页
   C. 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第9-11页
 二、 语文教学模式的历史沿革第11-13页
  A 传递-授受式第11页
  B. 导学-发现式第11-12页
  C. 参与式第12页
  D. 合作模式第12-13页
  E. 研究性学习第13页
正文第13-29页
 一、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第14-17页
  1、 “师-生”互动第14页
  2、 “生-生”互动第14-16页
  3、 “教师-教材-学生-环境”互动第16-17页
 二、 理论依据第17-20页
  1、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第17页
   (1) 反馈原理第17页
   (2) 有序原理第17页
   (3) 整体原理第17页
  2、 索绪尔的“言语”学说第17-18页
  3、 接受美学理论第18页
  4、 现代阅读理论第18-19页
  5、 “后现代教育学”理论第19页
  6、 课堂教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第19-20页
  7、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第20页
 三、 中学语文“多向互动”模式的建构第20-29页
  (一) 主要目标第20页
  (二) 基本假设第20页
  (三) 重要概念第20-22页
   1、 “多向互动”第21页
   2、 社会人第21页
   3、 集体性教学活动第21页
   4、 有效课堂学习集体第21-22页
   5、 课堂教学空间形态第22页
  (四)、 基本过程第22-29页
   1、 原则第22-23页
    (1)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复杂的,非单向的第22-23页
    (2)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基本过程是开放的第23页
    (3)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非确定的,有随机性,有涨落第23页
    (4)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是自组织的第23页
   2、 特征第23页
    A 学习时间的统一性与自主性第23页
    B 学习空间的开放性与情境性第23页
    C 学习行为的多向性与调控性第23页
   3、 环节第23-27页
    A 课前准备第24-25页
     a 建立有利于集体性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空间形态和学习小组第24页
     b 学生参与备课第24-25页
    B 确定目标第25页
    C 小组阅读第25页
    D 独立思考第25页
    E 小组讨论第25-26页
    F 组际交流第26页
    G 集体性评价第26-27页
   4、 有关问题讨论第27-29页
    A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价第27页
    B “多向互动”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27-29页
    C 运用这一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29页
     a、 注重长远效益第29页
     b、 要与“大语文教育”相结合第29页
     c、 要提高教师素质第29页
结论第29-30页
注释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附录(案例)第33-39页
文中摘要第39-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社会学理论方法与运用--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企业研究
下一篇:微波促进、Lewis酸催化下芳香醛与芳香酮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