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掘进机刀盘工作状态及刀具参数的优化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掘进机刀盘刀具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隧道掘进机的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隧道掘进机刀盘刀具的发展动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 | 第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掘进机刀盘的工况及受力分析 | 第16-29页 |
·刀盘的工作原理及类型 | 第16-17页 |
·刀盘的工作原理 | 第16页 |
·刀盘的正面形式 | 第16-17页 |
·刀盘参数的确定 | 第17-22页 |
·刀盘推力的确定 | 第19-20页 |
·刀盘扭矩的确定 | 第20-22页 |
·动力的传递和刀盘受力分解 | 第22-23页 |
·刀盘的工况和受力分析 | 第23-26页 |
·三分之一堵转工况 | 第23-25页 |
·37200kN推挤工况 | 第25页 |
·静启动脱困工况 | 第25-26页 |
·滚刀推力对刀盘的影响 | 第26-28页 |
·滚刀推力预测模型简介 | 第26-27页 |
·切削力综合模型——CSM模型 | 第27页 |
·滚刀推力的计算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掘进机的刀具类型及滚刀工作分析 | 第29-38页 |
·刀具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 第29-30页 |
·盘形滚刀 | 第30-33页 |
·盘形滚刀的刃部形状 | 第30-31页 |
·盘形滚刀结构 | 第31-33页 |
·滚刀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盘形滚刀受力预测公式 | 第34-35页 |
·盘形滚刀实例计算及分析 | 第35-37页 |
·盘形滚刀成分 | 第35-36页 |
·盘形滚刀的受力计算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刀盘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 第38-50页 |
·Pro/E及有限元ANSYS软件的简介 | 第38页 |
·刀盘的实体建模 | 第38-40页 |
·刀盘实体建模 | 第38-39页 |
·建模的简化处理 | 第39-40页 |
·刀盘恶劣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40-45页 |
·模型的导入 | 第40-41页 |
·模型单元属性的定义及网格划分 | 第41-42页 |
·三分之一堵转情况约束及载荷的添加 | 第42-43页 |
·37200KN推挤工况分析 | 第43-44页 |
·静启动脱困工况 | 第44-45页 |
·刀盘模型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支柱结构分析 | 第46页 |
·尺寸改进方案 | 第46-48页 |
·改进后的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针对盘形滚刀参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 第50-70页 |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 第50-52页 |
·正交表的介绍 | 第50-51页 |
·正交表的确定 | 第51-52页 |
·盘形滚刀参数举例 | 第52-54页 |
·不同参数刀圈的三维建模 | 第53-54页 |
·滚刀的受力计算 | 第54页 |
·有限元分析及尖锐处理 | 第54-57页 |
·材料参数确定 | 第55页 |
·网格划分 | 第55页 |
·约束设置及载荷确定 | 第55-57页 |
·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直观分析法 | 第57-59页 |
·直观分析法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法 | 第60-62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62-63页 |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 | 第63-68页 |
·因素水平及编码 | 第63-64页 |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及结果 | 第64-66页 |
·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计算 | 第66-67页 |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第67页 |
·最佳工艺参数及验证试验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