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公路路面概述 | 第10-12页 |
·道路路面简介 | 第10页 |
·路面的功能及对路面的要求 | 第10-11页 |
·道路面层的结构及其分类 | 第11页 |
·沥青路面概述 | 第11-12页 |
·SMA路面概述 | 第12-14页 |
·SMA的简介 | 第12页 |
·SMA的组成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SMA的形成机理及性能比较 | 第13-14页 |
·路用木质纤维概述 | 第14-16页 |
·木质素纤维简介 | 第14-15页 |
·路用木质纤维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SMA路面在国外的现状 | 第16-17页 |
·SMA路面在国内的应用 | 第17-18页 |
·路用木质纤维制备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 | 第18-19页 |
·题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试验原料、设备、研究方法及性能评价方法 | 第22-38页 |
·试验原料及药剂 | 第22-24页 |
·试验设备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硅藻土改性方法 | 第24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SMA混合料制备方法 | 第25-30页 |
·性能评价方法 | 第30-38页 |
·硅藻土改性评价方法 | 第30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性能评价方法 | 第30-34页 |
·SMA混合料性能评价方法 | 第34-38页 |
第3章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38-44页 |
·硅藻土改性 | 第38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性能检测结果 | 第40-43页 |
·纤维尺寸的检测结果 | 第41页 |
·纤维含水量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纤维热损失检测结果 | 第42页 |
·纤维pH值的检测结果 | 第42页 |
·纤维吸油率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SMA混合料的技术性能评价 | 第44-58页 |
·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因素 | 第44-47页 |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 | 第44-45页 |
·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SMA混合料级配的设计 | 第47-50页 |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概念 | 第47-48页 |
·SMA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 第48-50页 |
·SMA混合料结构性指标的检验 | 第50-51页 |
·SMA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评价 | 第51-54页 |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 第51-52页 |
·SMA混合料车辙试验 | 第52-54页 |
·SMA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评价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制备及应用机理分析 | 第58-66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的复合机理 | 第58-60页 |
·木质纤维素结构 | 第58-59页 |
·改性硅藻土结构 | 第59-60页 |
·复合机理 | 第60页 |
·松散状路用木质纤维在SMA混合料中的作用机理 | 第60-64页 |
·木质素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 | 第61-62页 |
·木质素纤维的稳定作用 | 第62页 |
·木质素纤维的加筋作用 | 第62-63页 |
·木质素纤维的分散作用 | 第63页 |
·纤维引起沥青的胶体结构的变化 | 第63页 |
·硅藻土对沥青的改性作用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