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5-18页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2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研究发展趋势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7-3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7-28页 |
·论文研究方案与章节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方法与技术基础 | 第30-43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的概念 | 第30-33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的内涵 | 第30-32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的主要功能 | 第32-33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的关键方法 | 第33-34页 |
·民航发动机寿命管理方法 | 第34-36页 |
·视情维修建模方法 | 第36-40页 |
·视情维修的概念 | 第36-37页 |
·视情维修建模方法 | 第37-40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的应用体系 | 第40-42页 |
·基于OSACBM 的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体系结构 | 第40-41页 |
·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层次结构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建模方法研究 | 第43-61页 |
·民航发动机的在翼寿命 | 第43-47页 |
·民航发动机在翼寿命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民航发动机在翼寿命的特点 | 第45-47页 |
·故障强度概念及模型分类 | 第47-51页 |
·可靠性基本概念 | 第47-48页 |
·故障强度概念 | 第48-50页 |
·故障强度函数模型分类 | 第50-51页 |
·比例危险(PH)模型与比例瞬时平均强度模型(PMIM) | 第51-55页 |
·PH 模型定义与参数估计 | 第51-53页 |
·PMIM 定义与参数估计 | 第53-55页 |
·扩展型民航发动机比例瞬时平均强度模型 | 第55-60页 |
·传统的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模型 | 第55-56页 |
·扩展型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模型 | 第56-58页 |
·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可靠性的民航发动机在翼寿命预测与维修决策 | 第61-75页 |
·寿命与条件剩余寿命的预测 | 第61-63页 |
·基于可靠性的民航发动机在翼寿命预测与控制 | 第63-66页 |
·Weibull 分布检验 | 第63-64页 |
·平均寿命预测方法 | 第64页 |
·平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第64-65页 |
·其他在翼寿命的约束 | 第65-66页 |
·民航发动机定时维修策略的调整 | 第66-70页 |
·定时维修间隔调整的前提 | 第66-69页 |
·调整型维修的实施步骤 | 第69-70页 |
·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基于状态的民航发动机维修决策与在翼寿命预测方法 | 第75-98页 |
·基于状态的民航发动机维修决策与在翼寿命预测思路 | 第75-77页 |
·PH 模型的建立 | 第77-83页 |
·协变量的种类及其特点 | 第77-78页 |
·协变量的预处理——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协变量的筛选 | 第79页 |
·PH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79-83页 |
·PH 模型下的基于状态的维修决策 | 第83-85页 |
·基于故障危险的PH 模型维修决策——发动机拆换控制限 | 第83-84页 |
·基于成本最优的PH 模型决策——最优预防性维修间隔 | 第84-85页 |
·民航发动机在翼寿命预测与控制 | 第85-88页 |
·性能衰退下的在翼寿命预测 | 第85-86页 |
·误差分析 | 第86-87页 |
·发动机在翼寿命的控制 | 第87-88页 |
·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88-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民航发动机集成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8-111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98-100页 |
·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100-103页 |
·系统业务流程与结构 | 第100-102页 |
·系统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 第102-103页 |
·系统开发与实现 | 第103-110页 |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第103-104页 |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104-106页 |
·系统软件开发与程序设计 | 第106页 |
·系统软件界面 | 第106-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11-112页 |
·本论文研究工作要点 | 第111-112页 |
·论文的创新工作 | 第112页 |
·工作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