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复乳简介 | 第13-14页 |
·影响复乳的稳定性和活性物质释放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4-21页 |
·复乳失稳的主要表现 | 第14-15页 |
·复乳中活性物质的释放机理 | 第15-17页 |
·影响复乳稳定性和活性物质释放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7-21页 |
·提高复乳稳定性和药物释放可控制性的新方法 | 第21-22页 |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剂型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 第22页 |
·胰岛素的剂型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促进胰岛素经肠吸收的方法 | 第23-26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第二章 W/O/W型复乳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35-55页 |
·前言 | 第3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复乳的配方 | 第36页 |
·初乳的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36页 |
·初乳乳化时高速分散速度及时间对复乳性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复乳的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37页 |
·复乳乳化时分散速度及时间对复乳性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初乳和复乳理化性质的评价 | 第38页 |
·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初乳的制备方法对初乳和复乳性质的影响 | 第39-44页 |
·初乳的高速分散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稳定性和胰岛素包埋率的影响 | 第44-48页 |
·复乳的制备方法对复乳性质的影响 | 第48-50页 |
·复乳乳化工艺参数对胰岛素包埋率和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复乳中亲脂性乳化剂和亲水性乳化剂的配方的优化 | 第55-80页 |
·前言 | 第55-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56页 |
·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复乳的制备方法 | 第57页 |
·初乳、复乳性质的评价 | 第57页 |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57-58页 |
·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亲油性乳化剂和亲水性乳化剂的组成和用量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第58-59页 |
·神经网络可靠性的验证 | 第59页 |
·小分子乳化剂对复乳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 | 第59页 |
·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复乳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的差异的研究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5页 |
·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9-62页 |
·神经网络对复乳配方稳定性的预测和可靠性验证 | 第62-65页 |
·根据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探讨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配方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第65-71页 |
·小分子乳化剂配方对复乳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大分子亲脂性乳化剂对提高复乳稳定性的作用研究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第四章 各相间的比例及添加剂对复乳性质的影响 | 第80-94页 |
·前言 | 第8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80-81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80-81页 |
·主要仪器 | 第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复乳的制备方法 | 第81页 |
·第一相体积比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81页 |
·第二相体积比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81页 |
·内水相电解质浓度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外水相添加黄原胶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页 |
·初乳和复乳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2页 |
·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第二相体积比对复乳粘度、平均粒径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内水相NaCl浓度对复乳稳定性和胰岛素包埋率的影响 | 第84-90页 |
·外水相稳定剂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五章 包埋胰岛素的W/O/W型复乳的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第94-109页 |
·前言 | 第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94-95页 |
·主要仪器 | 第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7页 |
·复乳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 第95页 |
·复乳的体外释放方法 | 第95-96页 |
·包埋胰岛素的复乳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特性的研究 | 第96页 |
·包埋胰岛素的复乳在纯水介质中的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96页 |
·包埋胰岛素的复乳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96页 |
·未包埋的胰岛素在模拟肠液中的保存情况研究 | 第96页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释放液中胰岛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96-9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6页 |
·包埋胰岛素的W/O/W型复乳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机理 | 第97-101页 |
·未包埋的和释放出的胰岛素在模拟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 第101-103页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岛素复乳在模拟肠液中胰岛素的释放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包埋胰岛素的W/O/W型复乳在实验动物体内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 第109-121页 |
·前言 | 第109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109-110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109-110页 |
·主要仪器 | 第110页 |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110-112页 |
·实验鼠灌胃制剂的制备 | 第110页 |
·体内降血糖实验方法 | 第110-111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111-11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8页 |
·胰岛素水溶液口服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112页 |
·空白复乳和包埋胰岛素的复乳口服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包埋胰岛素的W/O/W复乳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DHA、EPA对胰岛素复乳的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胆酸盐对包埋胰岛素的W/O/W复乳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不同制剂组的血糖累积增加量的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主要结论 | 第121-12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131页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