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氯酸钾热分解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无催化剂时反应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MnO_2 催化下的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氯酸钾热分解不同催化剂的对比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CACO_3 热分解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分解过程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分解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 | 第16-18页 |
·固体热分解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动力学方程 | 第18页 |
·动力学模式函数 | 第18-19页 |
·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热分解反应的实验手段 | 第22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KMNO_4的热分解 | 第26-32页 |
·实验部分 | 第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KMNO_4 的热分解温度 | 第26-27页 |
·实验装置的改进 | 第27-28页 |
·KMN0_4 的热分解动力学曲线 | 第28页 |
·KMN0_4 热分解过程中的崩射现象 | 第28-29页 |
·KMN0_4 热分解机理探讨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KCLO_3中CLO_2~-的定量分析(Ⅰ) 碘量滴定法 | 第32-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仪器、试剂和溶液 | 第32-33页 |
·分析操作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样品的测定方法和程序 | 第33-35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35页 |
·方法的准确性 | 第35页 |
·方法的灵敏度 | 第35-36页 |
·共存物质的影响 | 第36页 |
·主要结论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四章 KClO_3的热分解 | 第38-47页 |
·实验部分 | 第3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KClO_3 热分解的温度 | 第39-40页 |
·固体表面积对热分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加热时间对热分解的影响 | 第41页 |
·实验的改进 | 第41-42页 |
·KClO_3 热分解的温度 | 第42页 |
·热分解动力学曲线 | 第42-43页 |
·影响KClO_3 失重率的因素 | 第43-44页 |
·样品所含水分 | 第43页 |
·样品的崩射 | 第43-44页 |
·亚氯酸根离子的测定 | 第44页 |
·KClO_3 热分解机理探讨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五章 KClO_3和MNO_2混合体系的热分解 | 第47-54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混合体系热分解温度 | 第48页 |
·混合体系热分解动力学曲线 | 第48-49页 |
·颗粒大小对混合体系热分解的影响 | 第49-50页 |
·催化剂的用量对热分解的影响 | 第50页 |
·加热方式对混合体系热分解的影响 | 第50-51页 |
·混合体系热分解机理探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六章 KClO_3和KMNO_4混合体系的热分解 | 第54-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混合体系热分解温度 | 第54-55页 |
·混合体系热分解动力学曲线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七章 后续研究工作设想 | 第57-61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第61-63页 |
读研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