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吡啶-2,6-二甲酸及二茂铁二甲酸类双酰腙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34页
 1. 酰腙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4-20页
   ·基于吡啶-2,6-二甲酸对称多酰腙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基于吡啶-2,6-二甲酸类不对称双酰腙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6-19页
   ·基于吡啶单甲酸类单酰腙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9-20页
 2. 含二茂铁基类席夫碱及大环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第20-22页
 3. 论文的选题意义第22-23页
 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3页
 参考文献第23-34页
第一章 基于二(3-甲氧基亚水杨基)-吡啶-2,6-二甲酰腙席夫碱多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第34-59页
 1. 实验部分第34-37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4页
   ·配体(BMSPD)的合成第34-35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35页
     ·配合物[Cu_6(BMSPD)_2(S_5O_8)_2(H_2O)_6]·4H_2O (1)的合成第35页
     ·配合物[Cu_3(BMSPD)(ClO_4)_2(H_2O)_4]·5H_2O (2)的合成第35页
     ·配合物[Cu_3(BMSPD)(DMF)_4(H_2O)_2]·H_2O·2DMF ·2ClO_4 (3)的合成第35页
   ·配合物的 X 射线衍射测定及结构解析第35-3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7-53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37-38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第38-39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39-53页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第39-44页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第44-49页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第49-53页
   ·配合物(2)的热稳定性第53页
 3. 小结第53-54页
 4. 参考文献第54-59页
第二章 基于二(3-甲氧基亚水杨基)-吡啶-2,6-二甲酰腙席夫碱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第59-72页
 1. 实验部分第59-60页
   ·试剂与仪器第59页
   ·配合物{[Zn_5(BMSPD)(OAc)_5Cl(H_2O)_3]·2H_2O}n (4)的合成第59-60页
   ·配合物(4)的X 射线衍射测定和结构解析第60页
 2. 结果和讨论第60-68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60-61页
   ·配合物(4)的红外光谱第61页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第61-66页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66-67页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67-68页
 3. 小结第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三章 二(3-羧基亚水杨基)-吡啶-2,6-二甲酰腙席夫碱铜配合物的研究第72-83页
 1. 实验部分第72-74页
   ·仪器与试剂第72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72-73页
     ·配体二(3-羧基亚水杨基)-吡啶-2,6-二甲酰腙席夫碱(BCSPD)的合成第72-73页
     ·[Cu_3(BCSPD)_2(ClO_4)_2(H_2O)_4]·3H_2O (5) 的合成第73页
   ·配合物(5)的 X 射线衍射测定及结构解析第73-7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4-79页
   ·配合物(5)的合成第74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第74页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第74-79页
 3. 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四章 二(3-甲氧基亚水杨基)-1,1’-二茂铁二甲酰腙席夫碱高核镍配合物的研究第83-97页
 1. 实验部分第83-85页
   ·仪器与试剂第83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83-84页
     ·配体的合成第83-84页
       ·二茂铁二甲酯的合成第83-84页
       ·二茂铁二甲酰肼的合成第84页
       ·二(3-甲氧基亚水杨基)-1,1’-二茂铁二甲酰腙(BMSFD)配体的合成第84页
     ·配合物[Ni_(12)(BMSFD)_4(OAc)_8(H_2O)_(12)(CH_3OH)_4]·8H_2O·5CH_3OH (6)的合成第84页
   ·配合物(6)的X 射线衍射测定及结构解析第84-8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5-93页
   ·配合物的合成第85-86页
   ·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第86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86-93页
 3.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总结第97-98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辉沸石颗粒表层的可控化学转变
下一篇:KMnO4、KClO3等无机固体的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