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及力图做出的创新 | 第12-15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二、可能做出的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判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货币化相关理论简述 | 第15-16页 |
一、经济货币化的含义和衡量 | 第15-16页 |
二、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 第16页 |
第二节 畸高货币化文献评判 | 第16-23页 |
一、融资结构论 | 第16-17页 |
二、收入分配差距论 | 第17-18页 |
三、强迫储蓄假说 | 第18页 |
四、(传统)货币化假说 | 第18-19页 |
五、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假说 | 第19页 |
六、银行不良资产过高论 | 第19页 |
七、金融市场不发达论 | 第19-20页 |
八、金融资产囤积假说 | 第20页 |
九、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说 | 第20页 |
十、货币浅化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畸高货币化问题的由来 | 第23-26页 |
第一节 货币化演进的一般规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国货币化演进轨迹描述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中外货币化差异的内涵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 | 第26-29页 |
第一节 麦金农最优货币化理论框架简介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麦氏框架的适用性 | 第28-29页 |
一、麦氏框架的功能实质—货币化水平的决定 | 第28页 |
二、麦氏框架对分析我国畸高货币化问题的适用性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货币化演进逻辑与畸高货币化 | 第29-43页 |
一、货币化逻辑甄别之一:麦氏简单货币化模型与畸高货币化 | 第29-31页 |
二、货币化逻辑甄别之二:政府补贴驱动模型与畸高货币化 | 第31-33页 |
三、货币化逻辑甄别之三:高利率弹性驱动模型与畸高货币化 | 第33-35页 |
四、货币化逻辑甄别之四:多因素驱动模型—畸高货币化演进之逻辑主体 | 第35-41页 |
五、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之补充—政府补贴与畸高货币化 | 第41-43页 |
第四节 畸高货币化问题再探讨—经济赶超与畸高货币化 | 第43-45页 |
一、经济赶超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我国的体制变迁 | 第43-44页 |
二、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与经济赶超的强化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第45-50页 |
第一节 相关观点评判 | 第45页 |
第二节 畸高货币化的负面影响 | 第45-50页 |
一、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必然导致货币政策的弱有效性 | 第45-48页 |
二、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阻碍融资体制转轨 | 第48页 |
三、畸高货币化演进逻辑导致金融过剩及福利损失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含义与展望 | 第50-53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50-51页 |
二、政策含义 | 第51-52页 |
三、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