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渝东北地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实践意义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研究第11-12页
     ·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及培养模式研究第12-14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第14-15页
     ·大学生“村官”思想的内涵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设计阶段第16页
     ·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第16页
     ·结论论证与形成报告阶段第16页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调查访谈法第16页
     ·系统研究法第16-17页
2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现状第17-29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思想现状的调查设计第17-18页
     ·调查地点的选取第17-18页
     ·抽样方法介绍第18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思想现状调查分析第18-26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的政治观现状第18-21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的人生观现状第21-24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的道德观现状第24-26页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思想现状的特点第26-27页
     ·政治观积极向上与理想信念淡薄并存第26-27页
     ·人生观总体积极健康,但多元化倾向明显第27页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一定偏差第27页
   ·小结第27-29页
3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思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9-35页
   ·经济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第29-30页
   ·政策制度的影响第30-31页
   ·工作方面的影响第31-33页
     ·工作条件的影响第31页
     ·工作回报的影响第31-32页
     ·工作关系的影响第32-33页
     ·工作内容的影响第33页
   ·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因素第33-35页
     ·角色定位的影响第33-34页
     ·心理素质的影响第34-35页
4 培养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正确思想观念的对策建议第35-47页
   ·培养大学生“村官”正确思想观念的原则第35-36页
     ·主导性原则第35页
     ·主体性原则第35-36页
     ·实效性原则第36页
   ·培养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正确思想观念的措施第36-47页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第36-37页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村官”正确的思想观念第37-42页
     ·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困境,积极创新培养模式第42-45页
     ·大学生“村官”要加强自身砺炼,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第45-47页
5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1-52页
附录 B: 渝东北地区大学生“村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第52-55页
附录 C: 渝东北地区居民(干部)调查问卷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感恩教育对策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