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在我国的实现方式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风险隔离机制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地位 | 第8-15页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8-9页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 第9-11页 |
第三节 风险隔离机制的地位 | 第11-15页 |
第二章 风险隔离中特殊目的载体(SPV)是否必需 | 第15-30页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概念与SPV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风险隔离机制与担保制度、破产制度 | 第16-30页 |
一.概述 | 第16-17页 |
二.美国的担保和破产制度与风险隔离机制 | 第17-21页 |
三.我国的担保和破产制度与风险隔离机制 | 第21-30页 |
第三章 我国SPV制度的选择 | 第30-54页 |
第一节 SPV的基本特点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SPV制度 | 第32-41页 |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SPV | 第32页 |
二.美国SPV与美国破产制度 | 第32-38页 |
三.美国SPV的成本控制 | 第38-41页 |
四.本节结论 | 第41页 |
第三节 德国的SPV制度 | 第41-44页 |
一.德国SPV形式与德国破产法 | 第41-42页 |
二.SPV形式与成本控制 | 第42-44页 |
三.本节结论 | 第44页 |
第四节 我国的SPV制度选择 | 第44-54页 |
一.本土公司制SPV(SPC) | 第44-45页 |
二.本土信托制SPV(SPT) | 第45-51页 |
三.域外SPV | 第51-53页 |
四.本节结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结语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