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世界各国体育事业论文--中国论文--体育运动组织论文--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论文

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引言第16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6-37页
 1 态度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第16-29页
   ·态度的概念第16-17页
   ·有关态度的理论第17-18页
   ·态度的测量及其偏差第18-19页
   ·锻炼态度第19-24页
   ·奥运会社会态度研究第24-29页
 2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研究进展第29-33页
   ·内隐态度第30-31页
   ·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第31-32页
   ·内隐态度的测量第32-33页
 3 态度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第33-37页
   ·社会认知神经研究的新趋势第33-34页
   ·态度与态度改变的认知神经研究第34-35页
   ·刻板印象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第35-37页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第37-44页
 1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37-39页
   ·对北京奥运会的社会态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第37页
   ·和谐奥运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的普及第37-38页
   ·态度研究中注重外在的态度,忽视内隐的态度第38-39页
   ·研究方法单一第39页
 2 研究意义第39-41页
   ·实践意义第39-41页
   ·理论意义第41页
 3 研究目的第41-42页
 4 研究假设第42页
 5 研究思路第42-43页
 6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3-44页
第三章 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系列问卷的编制与修订第44-78页
 1 研究目的第44页
 2 研究工具第44页
 3 研究对象第44-45页
 4 研究结果第45-75页
   ·区分度分析第45-48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8-65页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65-72页
   ·信度分析第72-75页
 5 结论第75-78页
   ·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问卷的信、效度第75-76页
   ·北京残奥会社会态度问卷的信、效度第76页
   ·和谐心理问卷的信、效度第76-78页
第四章 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第78-114页
 1 研究一 对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的基本特点第78-98页
   ·研究目的第78页
   ·研究工具第78-79页
   ·研究过程第79页
   ·研究结果第79-89页
   ·分析与讨论第89-98页
 2 研究二 和谐心理与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关系第98-107页
   ·研究目的第98页
   ·研究工具第98-99页
   ·研究过程第99页
   ·研究结果第99-103页
   ·分析与讨论第103-107页
 3 研究三 两地大学生奥运态度的结构方程建模第107-112页
   ·研究目的第107页
   ·研究工具第107页
   ·研究过程第107页
   ·研究结果第107-111页
   ·分析与讨论第111-112页
 4 结论第112-114页
   ·北京、西安两地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112-113页
   ·两地大学生对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关注高于对残奥会的关注第113页
   ·锻炼行为、态度与对奥运会的态度有一定关系第113页
   ·和谐心理观影响着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第113-114页
第五章 大学生对奥运会社会态度的实验第114-157页
 1 实验一 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内隐态度实验第114-119页
   ·实验目的第114页
   ·实验方法第114-115页
   ·实验结果第115-117页
   ·分析与讨论第117-118页
   ·结论第118-119页
 2 实验二 评价启动任务对奥运的内隐态度实验第119-127页
   ·实验目的第119页
   ·研究方法第119-120页
   ·实验结果第120-126页
   ·分析与讨论第126-127页
   ·结论第127页
 3 实验三 大学生对中国代表团奥运会优势项目的刻板印象的纸笔实验第127-131页
   ·实验目的第127页
   ·实验方法第127-128页
   ·实验结果第128-130页
   ·分析与讨论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页
 4 实验四 大学生对中国代表团奥运会优势项目的刻板印象ERP实验第131-157页
   ·实验目的第131页
   ·方法第131-133页
   ·结果第133-154页
   ·分析与讨论第154-155页
   ·结论第155-157页
第六章 总讨论与建议第157-181页
 1 总讨论第157-175页
   ·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外显态度特点第157-165页
   ·两地大学生对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关注度高于对残奥会的关注第165-168页
   ·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态度与对奥运会态度的关系第168-169页
   ·和谐心理观影响着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第169-171页
   ·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内隐态度存在启动效应第171-173页
   ·大学生对中国代表团奥运会项目的刻板印象行为与脑电实验结果的比较第173-175页
 2 建议第175-179页
   ·积极面向大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第175-176页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营造和谐奥运的氛围第176页
   ·重视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的和谐精神第176-177页
   ·借助奥运之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体和谐的统一第177-178页
   ·促进公众对北京奥运会态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第178-179页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第179-181页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第179-180页
   ·关于个体对待北京奥运会的社会态度是否存在着可变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180页
   ·研究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第180-18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81-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4页
附录第194-207页
致谢第207-2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9-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视野
下一篇: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