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单片机实验教学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35页 |
·实验平台的MCU 选型 | 第15-18页 |
·选型原则 | 第15-16页 |
·SST89 系列单片机性能简介 | 第16-18页 |
·系统功能 | 第18-20页 |
·在线仿真器功能 | 第18-19页 |
·ISP 在系统编程功能 | 第19页 |
·单片机实验教学功能 | 第19-20页 |
·硬件组成和结构 | 第20-23页 |
·硬件总体逻辑结构 | 第20-21页 |
·系统具体硬件模块及接口定义 | 第21-23页 |
·软件开发环境---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 第23-35页 |
·单片机程序的建立和仿真调试 | 第23-24页 |
·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 第24-26页 |
·Keil C51 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 的使用 | 第26-35页 |
第三章 主板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63页 |
·仿真器功能的设计 | 第35-40页 |
·仿真器功能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35-36页 |
·单片机SST89E564RD 作仿真器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仿真器功能的硬件设计 | 第37-38页 |
·仿真监控程序SoftICE 的烧录 | 第38-40页 |
·ISP 在线可编程功能设计 | 第40-43页 |
·ISP 技术的优势 | 第40-41页 |
·ISP 在线可编程的工作原理 | 第41页 |
·ISP 下载线的设计与制作 | 第41-42页 |
·ISP 在线编程功能的使用 | 第42-43页 |
·具体实验电路设计 | 第43-63页 |
·电源模块 | 第44页 |
·仿真MCU 模块 | 第44-45页 |
·地址锁存及数据总线驱动模块 | 第45-46页 |
·三八译码器电路模块 | 第46页 |
·ISP 在线下载模块 | 第46-47页 |
·八路流水灯模块 | 第47页 |
·八路拨动开关模块 | 第47-48页 |
·继电器控制模块 | 第48-49页 |
·独立式键盘模块 | 第49页 |
·扬声器电路模块 | 第49-50页 |
·动态数码显示模块 | 第50-51页 |
·16X16LED 点阵模块 | 第51-52页 |
·4×4 行列式键盘模块 | 第52-53页 |
·液晶显示控制模块 | 第53页 |
·串并转换模块 | 第53页 |
·RS232 串行通信模块 | 第53-54页 |
·数据存储器模块 | 第54-55页 |
·8255 扩展接口模块 | 第55页 |
·模数转换模块 | 第55-56页 |
·数模转换模块 | 第56-57页 |
·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 第57页 |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 第57-58页 |
·并行打印机接口模块 | 第58-59页 |
·红外接收模块 | 第59页 |
·DS18B20 单总线模块 | 第59页 |
·串行存储器93C46 电路模块 | 第59-60页 |
·PS2 键盘接口 | 第60页 |
·串行总线扩展接口 | 第60-61页 |
·外扩40 针仿真头接口 | 第61-63页 |
第四章 I2C 串行总线扩展实验板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85页 |
·I2C 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第63-65页 |
·I2C 总线特点 | 第63页 |
·总线的构成及信号类型 | 第63-65页 |
·I2C 总线节点的寻址方式 | 第65页 |
·主方式下的I2C 总线虚拟技术 | 第65-74页 |
·I2C 总线时序 | 第66-67页 |
·主方式下的数据操作格式 | 第67-68页 |
·虚拟I2C 总线软件 | 第68-74页 |
·实验板的硬件结构和设计 | 第74-85页 |
·AT24C02 存储器和SAA1064 显示器件实验板 | 第74-77页 |
·PCF8574 外围接口扩展实验板 | 第77-80页 |
·PCF8591A/D、D/A 转换器实验板 | 第80-83页 |
·PCF8583 日历时钟实验板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具体实验项目设计 | 第85-91页 |
·利用本系统改进单片机实验教学方法 | 第85-86页 |
·教学基本实验 | 第86-9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91-92页 |
注释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