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三联吡啶钌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包被磁球的电化学发光研究 | 第10-50页 |
·引言 | 第10-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8页 |
·仪器 | 第19-2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实验步骤 | 第21-28页 |
·电解池的制作 | 第21-22页 |
·三联吡啶钌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 | 第22-23页 |
·Ru(bpy)_2(dcbpy)NHS的表征 | 第23-25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23页 |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23页 |
·荧光光谱表征 | 第23-24页 |
·电化学发光检测 | 第24-25页 |
·磁球的预处理 | 第25-27页 |
·三联吡啶钌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修饰磁球的构建及其电化学发光 | 第27-28页 |
·Ru(bpy)_2(dcbpy)NHS修饰Bio-磁球的构建 | 第27-28页 |
·Ru(bpy)_2(dcbpy)NHS修饰SA-磁球的构建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2页 |
·三联吡啶钌/三丙胺体系电化学发光反应原理 | 第28-30页 |
·三联吡啶钌的N-羟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 | 第30-31页 |
·三联吡啶钌的N-羟琥珀酰亚胺酯的表征 | 第31-42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1-33页 |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33-34页 |
·荧光特性 | 第34页 |
·电化学发光 | 第34-37页 |
·Ru(bpy)_2(dcbpy)NHS修饰磁球的构建及其电化学发光 | 第37-42页 |
·Ru(bpy)_2(dcbpy)NHS修饰Bio-磁球的构建及其电化学发光 | 第37-40页 |
·Ru(bpy)_2(dcbpy)NHS修饰SA-磁球的构建及其电化学发光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第二章 基于磁球放大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肿瘤相关抗原CA125 | 第50-78页 |
·引言 | 第50-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61页 |
·仪器 | 第5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步骤 | 第54-61页 |
·高压灭菌 | 第54-55页 |
·保湿盒的制作 | 第55页 |
·载体的硅烷化 | 第55-56页 |
·ITO导电玻璃的预处理 | 第55页 |
·盖玻片的预处理 | 第55-56页 |
·ITO导电玻璃和盖玻片的硅烷化 | 第56页 |
·链霉亲和素修饰的三联吡啶钌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 | 第56页 |
·微池的制作 | 第56-57页 |
·双抗夹心免疫反应过程 | 第57-58页 |
·落射荧光显微术 | 第58页 |
·电化学发光检测 | 第58-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4页 |
·小鼠抗人CA125抗体固定在硅烷化的盖玻片上的最佳时间的选择 | 第61-63页 |
·BSA封闭液的最佳封闭时间 | 第63-65页 |
·小鼠抗人CA125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的最佳孵育时间的选择 | 第65-67页 |
·生物素化兔抗人CA125多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最佳浓度的选择 | 第67-69页 |
·抗原与生物素化兔抗人CA125多克隆抗体最佳孵育时间的选择 | 第69-70页 |
·缓冲液最佳清洗次数的选择 | 第70-72页 |
·检测抗原CA125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