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城市公园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游憩和游憩吸引力的含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一、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二、吸引力主要研究领域与方法 | 第19-22页 |
第四节 本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3页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四、预期目标 | 第24页 |
五、前者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自然概况 | 第27-28页 |
一、地质地貌 | 第27页 |
二、水系水文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33页 |
一、行政区划 | 第28页 |
二、人口社会状况 | 第28-29页 |
三、经济状况 | 第29-30页 |
四、生态环境状况 | 第30-32页 |
五、旅游业状况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景观和游憩活动的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33页 |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一、居民对城市公园景观类型的偏好 | 第34-37页 |
二、居民对于游憩活动的参与倾向 | 第37-38页 |
三、居民感知的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9-41页 |
一、居民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类型分析 | 第39-40页 |
二、居民偏好的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类型分析 | 第40-41页 |
三、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分析 | 第4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基于居民感知的影响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因素分析 | 第44-58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一、数据收集 | 第44页 |
二、问卷设置与指标测量 | 第44-45页 |
三、数据处理 | 第45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二、“推力—拉力—阻力”因子感知分析 | 第46-47页 |
三、“推力—拉力—阻力”的因子分析 | 第47-50页 |
四、不同游憩群体感知差异分析 | 第50-5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4-5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长春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综合评价 | 第58-68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58-61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58-59页 |
二、游憩吸引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59页 |
三、游憩吸引力的计算 | 第59-61页 |
四、实地验证 | 第61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一、长春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的评价 | 第61-62页 |
二、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的实地验证 | 第62-63页 |
三、长春市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聚类分析 | 第63-6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64-66页 |
一、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分析 | 第64-66页 |
二、城市公园的管理建议 | 第6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城市公园游憩系统优化研究 | 第68-7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8-69页 |
第二节 城市公园游憩系统构建 | 第69-76页 |
一、构建城市公园游憩系统的要素 | 第69-71页 |
二、城市公园游憩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三、城市公园游憩系统优化 | 第72-7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8-80页 |
一、基于景观和游憩活动的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分析 | 第78-79页 |
二、基于居民感知的影响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因素分析 | 第79页 |
三、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 | 第79页 |
四、城市公园游憩系统优化研究 | 第79-80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录 1 | 第92-97页 |
附录 2 | 第97-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