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14-26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8页
    三、研究综述第18-23页
    四、研究方法第23页
    五、创新点第23-26页
第1章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概述第26-45页
    1.1 腐败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第26-37页
        1.1.1 腐败犯罪的概念第26-28页
        1.1.2 腐败犯罪的特征第28-37页
    1.2 腐败犯罪的危害第37-40页
        1.2.1 腐败犯罪妨害经济发展第37-38页
        1.2.2 腐败犯罪破坏民主政治第38-39页
        1.2.3 腐败犯罪损害法治建设第39-40页
        1.2.4 腐败犯罪降低道德水准第40页
    1.3 腐败犯罪治理及其基本原则第40-43页
        1.3.1 腐败犯罪治理第40-41页
        1.3.2 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原则第41-43页
    1.4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概念及内容第43-45页
        1.4.1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概念第43-44页
        1.4.2 腐败犯罪治理机制的内容第44-45页
第2章 腐败犯罪的生成机制第45-63页
    2.1 腐败犯罪生成的政治因素第45-49页
        2.1.1 权力的异化第45-47页
        2.1.2 监督机制乏力第47-49页
    2.2 腐败犯罪生成的经济因素第49-53页
        2.2.1 经济体制未完全理顺第50-51页
        2.2.2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因素第51-53页
    2.3 腐败犯罪生成的文化因素第53-56页
        2.3.1 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第53-54页
        2.3.2 主流价值观的缺失第54-56页
    2.4 腐败犯罪生成的法治因素第56-58页
        2.4.1 法治观念落后第56-57页
        2.4.2 反腐立法滞后第57页
        2.4.3 执法机制失灵第57-58页
    2.5 腐败犯罪生成的个体因素第58-63页
        2.5.1 不良的群体意识第58-60页
        2.5.2 不良个体心理第60-62页
        2.5.3 思想的动摇与弱化第62-63页
第3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预防机制第63-81页
    3.1 腐败犯罪预防的基本方针第63-65页
        3.1.1 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第63-64页
        3.1.2 坚持法治原则、依法反腐第64-65页
        3.1.3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第65页
    3.2 建立权力规范机制第65-67页
        3.2.1 权力法定第65-66页
        3.2.2 程序法定第66页
        3.2.3 权力监督第66页
        3.2.4 权力公开第66-67页
        3.2.5 权力问责第67页
    3.3 落实道德治理机制第67-69页
        3.3.1 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良心第67-68页
        3.3.2 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良性互动第68-69页
    3.4 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第69-73页
        3.4.1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凸显针对性第70-71页
        3.4.2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具有系统性第71-72页
        3.4.3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确保连续性第72-73页
        3.4.4 反腐败宣传教育要突出预防性第73页
    3.5 确立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第73-75页
        3.5.1 强化官员的三观教育第73-74页
        3.5.2 确立必要的职业保障机制第74-75页
    3.6 强化监督机制第75-81页
        3.6.1 健全监督体系第75-76页
        3.6.2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第76-78页
        3.6.3 强调事前监督第78-81页
第4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惩治机制第81-100页
    4.1 我国腐败犯罪惩治政策的历史沿革第81-83页
        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第81-82页
        4.1.2 改革开放初期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第82页
        4.1.3 二十世纪末至十八大以前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第82-83页
        4.1.4 十八大以来腐败犯罪的惩治政策第83页
    4.2 腐败犯罪治理的纪律惩治机制第83-84页
        4.2.1 腐败犯罪纪律惩治机制的原则第83-84页
        4.2.2 腐败犯罪纪律处罚措施第84页
    4.3 腐败犯罪治理的刑法惩治机制第84-86页
        4.3.1 腐败犯罪刑事惩治程序第85页
        4.3.2 腐败犯罪刑事惩治措施第85-86页
    4.4 国外腐败犯罪法律惩治机制的借鉴第86-97页
        4.4.1 国外腐败治理法律惩治机制简介第86-94页
        4.4.2 国外腐败犯罪惩治机制的经验第94-97页
    4.5 完善我国腐败犯罪治理惩治机制第97-100页
        4.5.1 强化办案机关之间的协调性第97-98页
        4.5.2 加强反腐败立法第98-99页
        4.5.3 充分发挥监察委员会的职能第99页
        4.5.4 惩治的理念“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第99-100页
第5章 腐败犯罪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第100-124页
    5.1 我国腐败犯罪治理国际合作的成效第100-101页
        5.1.1 扩大了国际合作的范围第100-101页
        5.1.2 遏制了腐败分子外逃之路第101页
    5.2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方式第101-112页
        5.2.1 司法协助第102-106页
        5.2.2 引渡第106-110页
        5.2.3 执法合作第110-111页
        5.2.4 资产追回第111-112页
    5.3 我国在反腐败犯罪国际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12-117页
        5.3.1 引渡存在的问题第113-114页
        5.3.2 资产追回存在的问题第114-116页
        5.3.3 其它问题第116-117页
    5.4 我国腐败犯罪治理国际合作的对策第117-124页
        5.4.1 强化正当法律程序和人权保障第117-118页
        5.4.2 严格控制死刑第118-119页
        5.4.3 完善引渡制度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第119-120页
        5.4.4 构建完善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第120-124页
结语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过滤用高效低阻纳米纤维材料的结构调控及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东汉自耕农阶层研究